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签约仪式举行
         为进一步展现南昌文化特质,提升南昌知名度、扩大南昌影响力。近日,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暂定名)签约仪式在江西展演中心举行。记者获悉,该剧由省歌舞剧院执行,江西文演集团、南昌市文广新旅局、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合作创排,取材于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南昌起义革命史实,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序幕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有家国情怀、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形象。          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暂定名)以民族歌剧的表现形式再现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这一革命史实。那段铭刻于中国人民内心、载入史册的革命历史,将以舞台剧目的方式呈现,让“八一精神”历久弥新、愈发璀璨,进一步擦亮江西的文化名片。          文化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底蕴,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奋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此次省市合作创排经典歌剧,各相关单位要铆足力气、下足功夫,精心确立好主题、精细编排好剧目,诚心邀请名家参与,探索形成省市合作的好机制,培养和锻造出一批好队伍,搭建宣传推介的好平台,力争摘得好奖项,全面唱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天下英雄城——南昌”城市品牌,进一步展现南昌文化特质,提升南昌知名度、扩大南昌影响力。
2022-11-30
查看详情
关于公布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优秀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本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系统各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勇于担当,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文化和旅游领域涌现出许多鲜活的改革创新典型。为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和经验,我部遴选出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10个、优秀案例20个。现对上述案例实施单位和报送单位予以表扬。 希望受到表扬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深入总结提炼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在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更大突破。文化和旅游系统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交流互鉴,结合实际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谋划部署,扎实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以改革创新成效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 2022年11月14日       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 十佳案例名单     1.深化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 加强红色旅游资源推广与管理 报送单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对“密室剧本杀”新兴业态实施内容监管 报送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3.创新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更好促进新时代戏曲保护传承发展 报送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4.“旅游通(假日版)”数字应用 报送单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5.宁波创新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 全力助推实现精神共富 报送单位: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6.积极探索文旅产业用地“桂林模式” 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报送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7.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打造巴中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报送单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8.安康市“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 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报送单位: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9.秉承莫高精神 坚持价值引领 高质量推进敦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报送单位: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10.紧紧围绕文化润疆战略 积极加强景区建设和业态布局 报送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 优秀案例名单   1.北京市推动建设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政策体系 报送单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坚定文化自信 深化改革创新 高质量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报送单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3.当好全区乌兰牧骑改革的排头兵 报送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4.全方位打造“人民城市”公共文化新空间 报送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5.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 让非遗在与旅游融合中更加“活”起来 报送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6.打造“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美食旅游IP 探索美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 报送单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7.聚焦演艺主业 深化体制改革 江西国有文艺院团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 报送单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8.开辟转型升级新路径 着力打造海洋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 报送单位: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9.引导金融活水支持文旅企业纾困发展 报送单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10.在文旅助力乡村振兴中构建共享共生共赢的城乡融合之路 报送单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11.“半条被子”映初心 城乡融合促发展 报送单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12.“走读广西”——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新模式 报送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13.广西防城港市探索边境旅游改革创新 大力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 报送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14.海南在全国率先实施旅游服务质保金保险制度 报送单位: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15.“点亮”大漠星空 释放消费活力 打造“星星的故乡”文旅IP 报送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16.深入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 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报送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   17.视频直播家乡年 非遗云端传乡情 报送单位: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18.坚持以用促建 探索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 报送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   19.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效显著 报送单位: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   20.全国旅游服务质量监测平台 助力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提质增效 报送单位: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
2022-11-16
查看详情
[文化十分]十分观察·文化改革进行时 江西文演集团:用现代企业制度激活一池春水
 
2022-10-27
查看详情
媒体热议:鸿鹄里文化艺术空间成网红打卡地
媒体热议 “本身我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此次展览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在‘勇闯未知’主题里有一幅从月球上看地球的照片我觉得很震撼,展现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感受,这些作品的美是直观写实的,此次出游非常有意义。”10月4日,正在鸿鹄里文化艺术空间参观《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展》的大三学生刘征洲说,他来自南昌航空大学,国庆假期和同学一起留在南昌游玩,感触颇深。 据了解,鸿鹄里文化艺术空间地处赣江边南昌之星摩天轮旁,于9月30日正式开馆运营。该场馆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共有两层展厅,集展览、演出、文艺互动、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是红谷滩城投集团与江西文演数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联合运营的首个文化空间项目。国庆假日期间,戏剧、展览、艺术舞蹈、脱口秀等多种文艺活动在此展开。其中,《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展》江西首展于10月1日在该地亮相,大地之美、奥妙生命、勇闯未知、巍巍华夏等8个主题,160余幅殿堂级作品给游客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 烈日当空,但市民的热情依然不减,不论是展览还是舞蹈表演,前来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鸿鹄里文化艺术空间逐渐成为国庆假期文旅融合的打卡热点。截至10月3日,该场馆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0人次。   “听大师讲学,看世界地理大展,和朋友相约一场脱口秀,在星空下来一场乐队狂欢……在国庆七天长假期间,鸿鹄里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艺术+商业多元化的落地活动。鸿鹄里文化艺术空间不仅仅是红谷滩人文艺术的展陈空间,也是城市表达的美学展场。未来,我们将联动鸿鹄里更多艺术资源,助力提升红谷滩区文化软实力,将其打造成为南昌城市文化艺术生活的新高地。”红谷滩区文广新旅局局长钱妤介绍道。
2022-10-06
查看详情
少年杂技梦
                倒立、压腿、开胯……近日,在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的杂技班练功房里,一群小小年纪的杂技少年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杂技基本功,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裤。日复一日地训练,他们稚嫩的双手,已经磨出了老茧。      “杂技团已经15年没有招新的演员,老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动作很难完成,杂技团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窘境。”该校杂技班教研组组长朱青告诉记者。2017年9月,为传承好杂技艺术,省杂技团委托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开设杂技班,定向培养杂技艺术学员。学习期间,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全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够在舞台上绽放精彩,孩子们必须挑战身体的极限,不惧辛苦,反反复复地练习,成千上万次地跳跃。“我们每天早上6时起床,每次训练时汗流浃背,衣服都能拧出水来。有时会累得趴在地上喘气。”来自吉安的孙泽锴在杂技团已经学习5年了,尽管训练时非常辛苦,但是当他站在舞台上,看到观众为他精彩的表演鼓掌时,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杂技班的孩子们刚入学时,年纪最小的7岁、最大的13岁,经过5年杂技训练后,孩子们已经打下了坚实的杂技基本功,锻炼出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孩子们明年就要毕业了,毕业经考核后将受聘成为省杂技团的正式演员,为杂技团补充新的血液。”朱青说。        成为一名优秀的杂技演员,登上更大的舞台表演——虽然杂技班的孩子们年龄比较小,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个梦想。
2022-09-22
查看详情
让舞台艺术从困顿中“突围”
         从2017年营业收入823万元、亏损1244万元,到2021年营业收入5.2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680万元……江西省5家国有文艺院团(歌舞剧院、京剧团、杂技团、话剧团、木偶剧团)自2017年挂牌组建集团后,历经5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入选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名单,其改革成果入选文旅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创新创意案例选编》。        从一度面临如何“活下去”的困境,到如今在市场经济中“火起来”,近日,记者在江西文演集团采访发现,集团的成功突围,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改革!        江西国有文艺院团多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多次向党中央汇报演出,获得过很多荣誉和奖项,不仅有着深厚的底蕴,还有一支专业精湛、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江西文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浩说:“这些都是摆脱困境的底气。只要我们大胆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径,就一定能让我们的演员、艺术家自豪地站在舞台上。”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江西文演集团开启了一场新时代的“长征”。        集团上下集思广益,明确了“党建引领、市场导向、一业为主、产业反哺”的发展战略,开始探索“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融合化、数字化、资本化”改革新路径。      “一业为主、产业反哺”,就是要通过发展其他产业来反哺舞台艺术创作,培育国有文艺院团的内生动力;有了资金支持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将为集团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从而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实现舞台艺术创作和产业经营的“双向反哺”。        集团组建以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2%,利润年均增长130%。目前,集团的资产总额已从2.5亿元增加到50.9亿元,是2017年末的20倍。        钱袋子鼓起来了,“一业为主、产业反哺”就不是一句空话。2019年,集团党委会研究决定:每年预算中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自有资金反哺舞台艺术。目前,集团已累计反哺资金1.5亿元。        曲为谁而歌?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佳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        文演集团深入挖掘江西“红色、古色、绿色、金色”文化内涵,聚焦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历史题材,集团的创作数量由平均每年1.67部增加到7部。话剧《支部建在连上》、扶贫歌剧《山茶花开》双双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话剧《阳明三夜》《八大山人》、杂技剧《山上那片红杜鹃》、京剧《望红关》《碧血慈云》、木偶剧《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精品剧目实现了叫好又叫座。        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擦亮了江西文演集团的“金字招牌”,提升了江西舞台艺术的美誉度。
2022-09-21
查看详情
以“双向反哺”实现“双效统一” ——来自江西文演集团的改革实践
       从2017年营业收入823万元、亏损1244万元,到2021年营业收入5.2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680万元……江西省五家国有文艺院团(歌舞剧院、京剧团、杂技团、话剧团、木偶剧团)自2017年挂牌组建集团后,历经5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入选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名单,其改革成果入选文旅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创新创意案例选编》。从一度面临如何“活下去”的困境,到如今在市场经济中“火起来”,江西文演集团成功突围的秘诀何在?答案就两个字——改革!   滚石上山   一场被困境逼出来的改革   改革往往都是被困境逼出来的。对于这句话,江西文演集团上下有着切身的体会。   2017年9月21日,江西文演集团挂牌仪式一结束,就有文艺院团的负责同志找到集团领导提出了3个尖锐的问题:剧目创排资金投入大、经济效益低,难以走出“演出越多、亏损越多”的窘境,怎么办?线上娱乐、电影电视发展势头迅猛,对剧场票房造成巨大冲击,怎么办?集团注册资本金会很快用完,可能面临组建即亏损的局面,怎么办?   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当时,很多人对院团的发展丧失了信心。部分演职员工甚至一些院团领导悲观地认为:长此以往,院团艺术水平和演出质量可能大幅度下降,省属专业文艺院团将很快沦为业余队伍。   是什么样的困境,让人有无力之感?省杂技团团长刘晓虹回忆道,建团以后,他们曾代表中国进行海外文化交流100多次,出访7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这样一个闻名遐迩的杂技院团,到2017年已经有15年没招收过学员。一般来说,杂技演员的黄金年龄在18至25岁,年轻演员队伍的断档,导致全团能上舞台的不到20人,排不了一台剧目。由于经费不足,团里甚至请不起专职道具人员,只好由演员兼任。   同样面临困境的还有省歌舞剧院。据负责人杜欢介绍,改革之前,剧院面临“两老两低”的问题。所谓“两老”,一是演员“老”,基本上超过30岁,对于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文艺院团来说,显得青黄不接;二是思想观念老,转企改制后财政“断奶”,员工缺乏市场意识和经营思维,工作没有积极性。所谓“两低”,则是指演职员工的收入低、学历低,很多人的年收入不到6万元,根本没有心思搞文艺创作。   改革的起点,就是这样一个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局面。时与势把刚组建的江西文演集团推到了十字路口,要想大踏步地赶上时代,不打破旧的桎梏,如何能“杀出一条血路”?不解放思想,怎么闯出一条新路?   “没有做不好的国有文艺院团,也没有做不好的国有文化企业,更没有改革解决不了的问题。”江西文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浩说,江西国有文艺院团多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多次向党中央汇报演出,获得过很多荣誉和奖项,不仅有着深厚的底蕴,还有一支专业精湛、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这些都是摆脱困境的底气,“只要我们大胆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径,就一定能让我们的演员、艺术家自豪地站在舞台上。”   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尤须以精神对决,用意志较量!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江西文演集团开启了一场新时代的“长征”。   守正创新   走一业为主、产业反哺的新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改革,就是要奔着解决现实问题而去。   各院团怎么“活下去”、发展好?演职员工的薪酬待遇如何提高?怎样才能有效保障舞台艺术创作的水平?这些问题终归指向一个解决矛盾的关键点——怎么赚钱。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就要敢于跳到‘大海’里去,向市场要钱。”李晓浩表示,既然老路走不通,就要解放思想、敢闯新路。   “文演集团组建没多久,各项制度刚刚建立,就要大幅度变动,是不是不太严肃?”改革伊始,就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对此,李晓浩斩钉截铁地答道:“‘最大的严肃’就是实事求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本来就是改革发展的常态。”   2018年春节过后,一场围绕“我是谁、我要什么、怎么办”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在江西文演集团上下全面展开。   “仅靠传统演出养活自己都难,必须打造新业态、开拓新市场”“各院团‘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多元发展可能是唯一出路”“任何时候都必须强化社会效益的首位意识”……集团上下集思广益,明确了“党建引领、市场导向、一业为主、产业反哺”的发展战略,开始探索“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融合化、数字化、资本化”改革新路径。   “舞台艺术创作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票价定得低,必然导致亏损。就当前市场状况而言,如果各院团还想简单地依靠票房盈利,显然不现实。”李晓浩介绍,实施“一业为主、产业反哺”,其实就是要通过发展其他产业来反哺舞台艺术创作,培育国有文艺院团的内生动力;有了资金支持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将为集团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从而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实现舞台艺术创作和产业经营的“双向反哺”。这才是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方向、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遵循艺术创作规律、贴近地方和院团实际的改革新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西文演集团全力打造文化演艺内容生产、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文化资本投资运营等三大平台,全面布局舞台艺术、演出院线、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数字文化、文保古建、资产运营、文化投资等八大业态。   走集团化、多元化发展道路,从“单船捕鱼”到“舰队协同”,从抱团取暖到握指成拳,江西文演集团开启了创新文化服务等多业态新模式。   为打造文化场馆服务品牌,集团在全国率先通过“文化场馆服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成为能够为文化场馆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定制化集成服务的运营商,并为省博物馆、省科技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十余个场馆提供文化集成服务。制定《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规范》企业标准,通过国家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外正式公布。为打造节庆品牌,策划承办了中国红色博览会、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鄱阳湖国际观鸟周等100余次重大节庆活动。同时,布局建设文演艺术幼儿园、南昌市文演高级中学,并于今年8月控股了一所民办应用型本科大学——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以文化服务产业为代表的多业态经营,不仅给集团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江西文演集团总经理徐光华介绍,集团组建以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2%,利润年均增长130%。目前,集团的资产总额已从2.5亿元增加到50.9亿元,是2017年末的20倍。   钱袋子鼓起来了,“一业为主、产业反哺”就不是一句空话。2019年,集团党委会研究决定:每年预算中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自有资金反哺舞台艺术。目前,集团已累计反哺资金1.5亿元。   以省歌舞剧院为例,2021年,集团反哺资金高达2200万元,其中1300万元用于创排扶贫歌剧《山茶花开》,共演出112场,参加了两次全国性展演并获得优秀剧目奖。剧院还先后得到了13个国家级基金项目的支持。   “改革给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创作的动力。”杜欢表示,现在省歌舞剧院成立了产业运营中心,开始培育自己的造血功能,目的是实现从国有文艺院团向国有文化企业的转变,努力成为改革的标杆。   重塑信心   以现代企业制度激活一池春水   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天地。   “过去,很多国有文艺院团徘徊于‘半事半企’‘非事非企’的尴尬状态,难以打开自我发展之门。”李晓浩介绍,江西文演集团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在院团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以全员合同制打破“铁饭碗”,以管理人员聘任制打破“铁交椅”,以岗位绩效制打破“大锅饭”。全面实行员工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招聘竞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充分调动了集团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激活了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   “改企给演职人员带来的变化,就是从‘要我干什么’变为‘我要干什么’。”江西文演集团艺术总监林翰说,改革前,上级要我们排什么剧目,我们就排什么,一些优秀剧目汇报演出后就“锁进了箱子”,非常可惜;改革后,大家的积极性有了,抓创作时充分考虑市场效应,让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接受,重大题材的精品剧目随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受到市场热捧。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支部建在连上》,从红土圣地走向首都北京,成为近两年话剧演出市场上的“爆款”。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大幕开启,一段气势磅礴的吟诵,伴随着恢宏的配乐,将观众的思绪拉回那段峥嵘岁月。这部由省话剧团创排的作品,2020年在疫情严重影响下,依然实现了当年创排、当年演出百场、当年收回成本,在全国话剧界堪称奇迹。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评价道:“《支部建在连上》在全国树立起一面旗帜、一个榜样、一座里程碑。”   “一出好戏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饰演党代表方明的青年演员张鹏霄,去年12月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张鹏霄说,他在进行剧本的历史背景分析时,光是笔记就记了两本,深切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与光荣,进一步坚定了入党的信念。   在剧中饰演毛泽东的演员,是省话剧团团长熊磊。为了把历史人物演绎好,他在18天里背下了2万字的台词。在排演过程中,剧团中三分之一的演员主动把整部剧的台词背了下来,哪一个演员要是临时有事不能上台,随时有人可以顶上来。   如今,《支部建在连上》已演出近200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对比现在和过去,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前不久,省话剧团到宁都县的一个偏僻乡村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村民骑着摩托赶到集镇去买来一大箱鞭炮,演完一个节目就放一挂鞭炮,让现场演员非常感动。演员们冒着要深夜走山路回城的风险,坚持在村里加演了一场。   然而,改革之前的下乡演出,部分演员的态度就是一个“混”字,拿到补贴就行。如今,剧团不仅没有“躺平”现象,而且不管是剧场演出还是下乡演出,演员都干劲十足。熊磊说:“从‘等靠要’,到人人抢着上前,改革的成效多少金钱都买不来。”   曲为谁而歌?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佳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   深入挖掘江西“红色、古色、绿色、金色”文化内涵,聚焦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历史题材,集团的创作数量由平均每年1.67部增加到7部。话剧《支部建在连上》、扶贫歌剧《山茶花开》双双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话剧《阳明三夜》《八大山人》、杂技剧《山上那片红杜鹃》、京剧《望红关》《碧血慈云》、木偶剧《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精品剧目实现了叫好又叫座。   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擦亮了江西文演集团的“金字招牌”,提升了江西舞台艺术的美誉度。“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要创作生产更多舞台艺术佳作,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江西文演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小玲说。   2021年5月14日,南昌交响乐团在省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首场音乐会。首演当天,听着台上精湛的演奏以及观众如潮般的掌声,江西文演集团文资管理公司总经理肖红松不禁感慨道:“有这么优秀的交响乐团,有这么多观众喜爱我们的演出,工作再辛苦也值了!”   炎炎夏日,看着配有空调的全新练功房里杂技团满脸兴奋的孩子们,刘晓虹也欣慰地笑了。她说,集团组建仅仅5年,就聚齐了人、排出了剧、赚到了钱、盖起了剧场,并实现“一团一场”,办公排练条件、演职人员薪酬福利待遇都得到了大幅改善,这在院团近70年的发展历史上绝无仅有。对未来,她充满信心。   弦歌不绝   打造星光璀璨的人才队伍   今年暑假,南昌交响乐团原本准备了古典音乐季、音乐党课、惠民演出、音乐下午茶等线下演出活动,受疫情影响,只能以线上录制的形式呈现。   演奏员吴芸说:“在没有观众的音乐厅里,虽然少了互动的热烈氛围,但大家都一如既往地以严谨专业的态度录制这场音乐会。精彩永不落幕,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国有文艺院团要发展,作品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如果优秀人才不能大量地“冒”出来,不仅院团的发展受限,艺术传承也将面临断代的危险。   以前,院团演职人员受学历、论文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评上高级职称。省杂技团演员王莎说,自己8岁开始从事杂技事业,三级演员职称已经评上十余年了,由于学术论文的限制,之前申报二级演员职称六七次都没有通过。2020年,江西文演集团获得了职称自主评审权,一批像王莎这样的骨干演员一次性通过了审核。   集团组建伊始,有的演员因为演出补助太低、进步希望渺茫,在排练、演出时出工不出力,甚至在正式演出时闹情绪。为此,集团研究出台了《院团演职人员职位评价体系指导意见》,创新构建院团艺术人才职位评价体系,将演员的日常表现、演出场次纳入考核,“排练出公差、演出躲猫猫”的现象再也没有了,加班排练、主动上台蔚然成风,一大批青年表演人才随之脱颖而出。   以名角孵化名剧,让名家培养新角,如今的江西文演集团可谓星光璀璨。集团不仅拥有一批荣获“文华奖”“梅花奖”“金狮奖”等国家级大奖的艺术家,还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其中,拥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演员就有148人。   “从半企业半事业单位到真正意义上成为企业,意味着新的提升和考验。”杜欢介绍,近年来,省歌舞剧院开始在瑞金等地驻场演出已列入红色教培项目的音乐剧,并尝试在南昌市高标准建设艺术培训中心,进一步扩大舞台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在省歌舞剧院最近的一次招聘中,有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83名人才报名,其中,70%的应聘者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杜欢说,从一个濒临“走不动”的院团,变成现在“跑起来”的院团,关键是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搅动了思想、搞活了机制、带出了队伍。   披荆斩棘,奋力奔跑,山海可蹈,未来可期。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江西文演集团在与市场风浪的搏击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文化市场上的一支劲旅。目前,集团已形成“混合的体制、市场的机制、上市的标准”发展新模式,建立起“双向反哺、双效统一”发展新机制,正朝着文化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发展方向阔步前行。   船到中流,惟有奋楫争先,才不惧风高浪急;人到半山,唯有激扬精神,才能再攀高峰。   “改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李晓浩说,江西文演集团将坚持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争当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努力用3年左右时间创作10部“影响世界的江西文化”优秀舞台剧和一批红色精品剧目,并实现集团资产规模超150亿元,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09-20
查看详情
江西文艺名家(四):“艺”路欢歌 为时代和人民
       开栏的话: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出作品、出人才是文艺繁荣的标志。近年来,江西涌现了一批优秀文艺家,他们从时代进程中感悟艺术的脉动,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他们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努力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奋力攀登文艺高峰。我们与江西省文联共同开设“江西文艺名家”栏目,旨在以图、文及音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立体展现江西当代优秀文艺家在各自艺术领域的成就与风采,以期带动更多的优秀文艺人才奔涌而出,让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今天,请看第四篇:“艺”路欢歌 为时代和人民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杜欢始终以“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为宗旨,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崇高信仰,树牢为民情怀,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人民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一、 明德修身,以匠心锤炼的艺术造诣服务于人民        杜欢出生于赣南采茶戏发源地安远,爷爷是老红军,父亲曾是文艺工作者。自小就听着爷爷讲述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故事长大,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也受父亲文艺工作的影响,他把音乐作为艺术追求,于1996年考取了艺校学习声乐演唱,1999年毕业后进入了赣州艺术剧院成为一名职业的文艺工作者。2014年他考取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成为了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万山红教授北京以外唯一的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德艺双馨、以德为先、求实求精、至善至美,努力成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杜欢经过个人的不懈奋斗与努力,获得了一系列殊荣。现任江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兼任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并荣获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文旅部青年拔尖人才、江西省“双千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榜”之“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他多次受邀出访美洲受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邀请,春节期间分别赴美国密苏里州、明尼苏达州、科罗拉多洲、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等多个地区参加“欢乐春节·美丽江西”系列联欢活动。也多次赴香港、新疆、西藏、海南等地参加中国文联、江西省文联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演出活动。多次随部队参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慰问义演活动。疫情期间,他还参加了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开展的“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网络文艺志愿服务行动;也参加了《春天里的一面旗》《飘然而去》等多首抗疫歌曲的录制,用歌声温暖人心,用音乐歌颂英雄。        二、培根铸魂,以讴歌时代的文艺精品奉献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        杜欢在艺术道路上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参与创作和主演了《深山含笑》《三杯酒》《回家》《山茶花开》《傲雪梅关》等多部剧目,连续多次获国家级、省级艺术赛事大奖。        他主演的民族歌剧《回家》是江西省重点组织策划、精心打造,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剧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剧目。也因对罗旺篼角色的成功塑造,杜欢摘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歌剧演员。        同时,他主演的民族歌剧《山茶花开》是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中唯一入选的民族歌剧,也是江西省唯一入选第四届中国歌剧节的剧目,均获得“优秀剧目奖”。同时,该剧目也获得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江西省文化艺术基金等12项国家级、省级资助项目。        三、守正创新,以奋力开拓的使命责任“作示范、勇争先”        2020年6月以来,杜欢开始全面主持江西省歌舞剧院工作。如何让自己蜕变成为一名懂艺术的企业管理者,如何从艺术专业思维向企业运管思维转变是他亟需面对的问题。经过调研、论证与沉淀,他提出了剧院的“十四五”发展战略:一是成为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标杆的探索者,二是完成国有文艺院团向现代化国有文化企业的转型。他提出,剧院坚定“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指导思想,重构剧目投资、创排、演出的要素,以项目化思维打造精品,力争经典。以项目牵引革除陋规旧俗,以 “守正创新不偏差”为底线,释放创新活力。敢于创新、敢于试错、敢于抉择,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担当推进国有文艺院团的深化改革,完成国有文艺院团向现代化国有文化企业转型的蜕变之路。        欲化成蝶先破茧,欲登高山先拾阶。爷爷吹响的冲锋号,父亲拿起的发令枪,那雄浑透亮的声音一直响彻在杜欢记忆的湖底,奠定了他人生成长奋斗的底色。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他继承荣光、肩负使命,成为江西省歌舞剧院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司号员,面对困难、面对艰辛、面对使命、面向荣光,吹响了改革的最强音!
2022-07-10
查看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运用好红色资源 传播好红色文化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在江西弋阳县的方志敏纪念馆前,时常响起《可爱的中国》的诵读声。青年学生们在这里献上鲜花,诵读烈士笔下的绝唱,感怀那段烽火硝烟岁月中对祖国的热爱。这是当地红色研学独有的风景。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文化高度重视,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七一前夕,新华社记者在北京、江西、辽宁等多地调研发现,一些地区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不断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   精心发掘经典红色题材 舞台中央,潘冬子眼神坚毅,手中举着父亲送给他的礼物——一枚小小的红五角星。在他身后,一颗大大的鲜艳红星缓慢升空。“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剧闭幕。台下,观众掌声雷动。 在红色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北京首演现场,记者注意到,有不少祖孙三代结伴前来观剧。“老人能够在这里回忆经典,青年一代能在剧中认识了解红色偶像,红色题材拥有破圈的潜质。”音乐剧总制作人温国兴说。 音乐剧《闪闪的红星》舞台照。受访对象供图 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改编纪念馆门外的枫树坪广场旁,有一棵大枫树,一位老人从2006年开始在树下给游人讲述红色故事。他是三湾改编亲历者老红军李立的儿子何继明。“三湾改编放光芒,支部建在连队上。这是父亲写下的《三湾颂》。”何继明希望,以义务宣讲的方式让红色精神传递下去。 老人的心愿得到了回应。2021年,江西文演集团、江西省话剧团基于三湾改编、水口建党等历史事件,创排了红色题材话剧《支部建在连上》,成为红色“爆款”,创下“当年创排当年演出百场”的业内佳话。如今,该剧已在革命圣地井冈山以党课形式向全国培训学员驻场演出。 在湖南省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宋伟军(左二)和剧团成员表演皮影戏(2021年1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在长沙,皮影艺人宋伟军和他的剧团成员创作《血染的杜鹃——英雄陈昌》等一系列现代红色皮影戏,每年赴外地演出百余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新创排的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北上》日前在上海、武汉等地开启新一轮展演,收获好评;在上海,随着防疫形势向好,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旗下的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启动排练,新创杂技技巧和新影像道具将呈现给观众全新的观演体验和视觉冲击。一大批红色文艺作品,以精彩演出获得观众好评,激荡着一个个城市中光明与热情的力量。   用好现代艺术传播手段 动画片、诗意微电影、绘本、游戏、手机应用、手办、表情包……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在浙江绍兴的鲁迅外婆家安桥头村建成了百年经典文学作品系列动漫创作美术馆,馆内的创作几乎集齐当下年轻人的“潮”领域。 “潮”音符,让主旋律成了最强音。 “每一个鲁艺人都肩负着用艺术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我们希望用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表现形式,紧扣时代的主题和声音,创作出更多的正能量作品。”传媒动画学院2019级研究生马小阳说,近期还将推出系列动漫创作,以创新的方式继承传统,让主旋律作品与现代艺术媒介更好融合。 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学生在安桥头村进行创作。受访对象供图 江西瑞金创作的音乐剧《闪闪的红星》运用声光电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湖南西北边陲的革命老区桑植县将现代化的流行元素融入红色民歌,其中一些曲调欢快动感的歌曲被当成健身操背景音乐;重庆以文物展演的形式,让红岩革命故事“活”起来……近年来,主旋律题材佳作频出,流行元素发挥了别具一格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迭代升级,红色创作的表达方式也在发生变革。 在井冈山区,一名游客头戴VR眼镜、身骑“骏马”,跟随画面中的场景上下颠簸,仿佛回到革命年代,和红军战士一起参加革命斗争。 开发这款产品的江西省君和睿文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丽榕介绍,这台VR装置按照1:1比例还原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部分历史场景,游客通过VR眼镜和传感器可以身临其境般体验当年的场景,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游览体验。 记者采访看到,国内许多红色景点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静态展陈,而是借助全息技术、VR、3D等现代科技创新表达形式,提升红色文化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增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感,从而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紧扣时代脉搏创作更多精品 2021年,主旋律大剧《觉醒年代》“圈粉”无数年轻人。该剧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有“90后”观众在评论中说:“《觉醒年代》有续集吗?续集就是你现在的幸福美好生活。” 《觉醒年代》剧照。受访对象供图 电视剧还引发海外观剧热情。“这部剧在北美地区面向华人群体进行了播出。”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觉醒年代》总制片人刘国华说,当下需要更多像《觉醒年代》一样的作品,让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更强。 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独特鲜明的标识。展望未来,传承好红色接力棒,任重而道远。采访中,基层文化工作者建议: 要紧扣时代脉搏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必能传递时代之声。江西文演集团董事长李晓浩认为,文艺创作应紧扣时代脉搏,以人民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刘国华说,为革命历史题材剧注入历史哲思和人文抒情,能让作品更生动、更丰满、更立体。 要把握好创新表达尺度。音乐剧《闪闪的红星》编剧曹瑜表示:“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要敢于在形式上、剧本上、音乐上进行探索和突破。在核心价值观的把握上,要突出剧中人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革命信仰的追寻,引发观众共鸣。” 要注重培养人才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少年对艺术领域产生兴趣,这向我国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强化思想引领,既要注重挖掘艺术教育中的红色资源,也要以创作实践为载体,将红色主题融入其中。”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慎十说。   领衔记者:李兴文 文字记者:姚子云、袁慧晶、贾伊宁 参与采写:罗鑫、王莹、张格、周文冲   监制:邬焕庆 策划:王曙晖、初杭 编辑:初杭、栾若卉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2022-06-30
查看详情
南昌交响乐团“影乐之声——电影音乐主题视听音乐会”上演
6月17日晚,南昌交响乐团复工后第一场线下惠民演出“影乐之声——电影音乐主题视听音乐会”在江西艺术中心上演。《泰坦尼克号》《加勒比海盗》《哈利·波特》《大决战》,一首首电影主题曲与交响乐融合,为南昌市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与感动。 本场音乐会由江西省文演集团主办,南昌交响乐团承办,南昌交响乐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指挥钟昕执棒。音乐会中,《大决战》主题曲《寸心》由南昌交响乐团团长助理、青年女高音李琼瑶、著名青年歌手唐涛联袂献唱,南昌交响乐团代理首席陈重宇担任《加勒比海盗》独奏,南昌交响乐团优秀小提琴演奏员梁王、小号演奏员李喆斌分别担任《辛德勒名单》《天空之城》独奏。 当晚8时,音乐会开场,灯光渐渐暗下,悬挂在舞台后方的大屏幕开始亮起,观众仿佛置身在电影院中。一首气势磅礴的《超人归来》拉开音乐会序幕,经典电影的回忆也慢慢被唤醒。《哈利·波特》一响起便是熟悉的魔法回忆,《加勒比海盗》在惊涛骇浪中展示着自由与激情,《泰坦尼克号》讲述了一段生死诀别的凄美爱情,还有《辛德勒名单》中小提琴诉说着历史的伤痛,一首首或悠扬或豪迈或忧郁的旋律、一幅幅经典的电影画面,让观众浮想联翩。现场演奏的电影原声还有《天空之城》《水之旅人》《阿拉丁》《歌剧魅影》等,无论是3岁孩童,还是耄耋老人都能沉浸其中,回忆满满。 一位乐迷表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南昌交响乐团。音乐会令人酣畅淋漓,感觉非常幸运,他呼吁大家百忙之中应抽出时间,多来聆听至纯至美的高雅艺术,充实自己的内心。 据悉,该演出仅开票一周就已售罄,6月25日,南昌交响乐团还将带来2022音乐季音乐会——《音乐之旅》,由南昌交响乐团驻团指挥崔鸿嘉博士担任指挥。南昌交响乐团将在7月至8月份陆续推出古典音乐季、音乐党课、惠民演出、音乐下午茶等系列演出活动,欢迎广大南昌市民前来观演。    
2022-06-2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