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大观】评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之九
一曲华美而又撼人心魄的红色乐章 蒋国江   酝酿了多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八一起义》新鲜出炉,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末江西省话剧团上演的话剧《八一风暴》后,江西第二部八一起义题材大型舞台剧。   全剧连序带尾共14幕,通过歌与剧的完美融合,宏大叙事与微观细描交相辉映,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力量、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历史时刻。 尽管都是直接描写八一南昌起义的舞台剧,但与话剧《八一风暴》相比,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不仅采用的艺术形式不同,在革命领袖人物还原、情节构思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话剧《八一风暴》以周恩来、贺龙等为原型,虚实结合艺术还原了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过程,塑造了党代表方大来、“铁军师长”杜震山等人物形象。为了表现起义领导人的智勇双全,话剧还进行合理虚构,采用传统戏曲“单刀赴会”的写法,写方大来带着双枪警卫连长罗林赴宴,表面上觥筹交错,暗地里刀光剑影,与敌人展开惊心动魄的较量。当然,周恩来、贺龙等起义领导者并未在剧中出场。 与之相比,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不仅全景式史诗性再现了八一南昌起义从酝酿到发动的全过程,包括起义前在武汉、九江等地的多番酝酿协商,以及支持与反对声音的正面交锋,几乎将当时参与策划及发动起义的所有重要人物包括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彭湃、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叶剑英、恽代英、邓中夏及张国焘等,全都出现在舞台上。为了展现起义发动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及背后的精神驱动力量,剧中出现了毛泽东、邓颖超、陈延年等艺术形象,并合理虚构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三次“击掌约定”。毛泽东首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并以实际行动策应起义。剧中两人一起讨论“农村城市形成合力,两个拳头最有力量”“我(你)去农村,发动农民起义”“我(你)在城市,组织军队武装”。尽管人物众多,但多而不乱,多而有序,演员亦大都表演到位,气韵生动,与历史原型人物非常接近。比如周恩来的处事周详、性情刚毅及重情重义,毛泽东的干练洒脱与雄才伟略,贺龙的魁梧剽悍和磊落襟怀,朱德的临危不乱等,一个个鲜明鲜活,吸引着观众的视线。   剧中尤其成功塑造了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周恩来的光辉形象,浓墨重彩地抒写了他的战友情、夫妻情、家国情。周恩来时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是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策划者。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为了挽救党,挽救中国革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武汉、九江等地多次酝酿、策划后,决定选在回旋余地较大、敌人力量相对空虚的南昌城,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为基础,于8月1日凌晨举行武装起义。歌剧《八一起义》忠实地反映了这段历史,写周恩来穿梭往来于各地,与有关人士统筹谋划,运筹帷幄,周密部署。当张国焘假借共产国际的名义企图阻止起义按时发动,并以讥讽口吻斥其不要忘记“四一二”血的教训时,周恩来痛心疾首,愤而陈词:“不忍直面也要直面”“我要打破失败的阴影”“我要重新果断勇敢”“希望就在水那边”。面对张国焘的顽固不化,一向仁厚温润的周恩来甚至第一次拍了桌子。当因赵福生告密,起义不得不提前到凌晨两点时,为表现当时周恩来身负重任而激动难抑、夜不能寐的心境,展现这位革命领袖英勇无畏、坚定不移的信念,创作者在这里设计了一段夹杂多个反复重唱,旋律激昂、情感真挚的唱段《我在等待这一刻》。面对暗夜里闪烁的星光,想到与毛泽东的击掌约定,以及惨死于敌人屠刀下的陈延年烈士的血泪控诉和身边将士的以命相托,周恩来倍感责任重大。但作为起义的最高领导者,他“要沉着冷静地应对,瞬息万变中定夺”。经过一番思想碰撞,他勇敢坚毅地高呼“来吧,丢掉幻想,迎着子弹前进”“我愿用生命谱写新世界的凯歌”。主演石倚洁用通透明亮的嗓音,饱满激情的唱腔,生动演绎了当年周恩来意气风发、临危不惧地组织指挥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壮举。另外,为了表现周恩来、邓颖超这对革命伴侣在战火纷飞年代的忠贞不渝、相互支撑的坚贞爱情,创作者还设计了一段情意绵绵又坚韧有力的主题歌《相伴一生》,并在剧中三次反复吟唱,包括武昌江边分别时的夫妇对唱,党内不同意见交锋时的隔空对唱,以及起义前夕邓颖超的独自咏唱。“凝望我的眼,你与星空,那是力量彼此支撑”,每一次吟唱都柔情似水,一往情深,又充满着力量。 此外,剧中还虚构了景芸、哑巴、支前大妈等普通军民形象,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微观描述,将时代与小人物的命运相联结,展示历史的细节,更为全面揭示这场起义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和具体过程,以及革命力量的来源和群众基础,以体现起义的人民性和正义性。这种在宏大的叙事中以小见大的创作方式不仅能让观众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从而达到情感共振的效果,还能推进剧情发展,使得主线更加饱满丰富。   《八一起义》在音乐上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剧中呈现了歌、舞、词、乐等歌剧艺术的诸种元素,运用了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方式,穿插了41个曲目唱段,几乎涵盖了声乐艺术演唱的所有形式,并且每一个音乐场景都精心制作。其中《我在等待这一刻》《相伴一生》《我的入党志愿书》《拿起枪去战斗》《光明的前程》等唱段,或者抒写亲情、友情、爱情,柔情似水,沁人心脾,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或者表达坚贞的气节,坚定的信念,慷慨激昂,催人奋进,充溢着理性的光芒和气贯长虹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这些直击人心、优美动听的歌词音乐,加上演员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深情演绎,以及恢宏壮美的20世纪20年代末赣地风光的舞台背景呈现,比如九江甘棠湖的秋日荻花、南昌藩台府衙的高峻鼓楼与火车头、江西大旅社等现代文明印迹相映成趣,更是极具艺术表现力。.
2024-04-26
查看详情
【剧评大观】评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之八
作为见证、映照与发现的历史抒写 苏勇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一重大题材不断地被电影、电视、小说、话剧等艺术形式所表现,当它出现在歌剧舞台上,又会呈现出何种面貌呢?不久前,由黄定山执导,岩奇、王晓岭、黄定山编剧,栾凯作曲的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终于和观众见面了。这部汇聚了当前歌剧界顶级阵容的史诗剧作,不仅给观众带来极具震撼力的视听盛宴,也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歌、剧、史有机融合 任何一部优秀的歌剧都是歌与剧的相互推动、相互成全,而在面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题材时,歌剧还要合乎历史理性、历史目的、历史规律地再现历史,那么《八一起义》是如何处理歌、剧、史三者的关系呢? 就歌曲方面而言,无论是独唱、重唱、合唱,或者宣叙、咏叹,该剧的音乐设计紧扣时代、人物和情境。《拿什么拯救苦难同胞》《光明的前程》《我在等待这一刻》等唱段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当然与那些声名远播的艺术家石倚洁、杜欢、王丽达、杨小勇等的倾情演出,与观众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的崇敬之情密不可分,而根本上则在于音乐的词曲创作极为妥帖地复现或契合了特定历史环境中人物的内心状态。比如剧场多次回荡的《往事重现》,这段唱表现了征途艰险,周恩来深感责任重大;面对眼前的“大山”“狂澜”,周恩来想起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战友们,内心的悲愤化为行动的动力。“前途就在山那边”“希望就在水那边”,所有的阻力和困难都不足为惧。音乐的层层推进和人物起伏的思绪环环相扣,使得观众得以穿越历史,走进人物的内心。 从剧作方面来看,《八一起义》有21个主要角色,17个都有历史原型,其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观众再熟悉不过了,因而艺术加工必须以尊重历史为基础。显然为了贴合历史真实,主创是花了功夫的。尽管歌剧同话剧、影视剧相比,对人物的还原度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该剧在服化道上还是做足了功课,人物造型尽可能还原,场景、特效等方面也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和冲击力。在叙事上,歌剧同一般的舞台艺术不同,往往比较跳跃,也不太讲求情节的连贯性,有时剧情甚至为唱段服务。《八一起义》在叙事上是相对完整而出色的,音乐设计与结构安排保持了高度的和谐,真正做到了歌随剧走,剧以情牵,情通而理达,言近而旨远,事义、辞采、宫商相得益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尾声都辅之以朗朗上口的唱段,让观众对剧情了然,对音乐神会,对历史洞明。 八一起义功在第一枪。《八一起义》能否在“史”的方面站住脚,关键在于能否有逻辑地说明“第一枪”为什么必须打响、怎么打响,以及意义何在。同类题材的艺术作品更多地把重心放在“如何打响”这个环节,该剧在“为什么必须打响、为什么能够打响”方面给出了充足的理由,并且能够联系今天对历史进行了理性的评价,使得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具有了宽广的历史纵深。   作为“缺席的在场”的结构设计 剧作家夏衍指出:“艺术离不开理想,免不了夸张,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也不能写剧本了。”那么对于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来说,如何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或诗意晕染呢?该剧除了让景动起来——歌舞的芦苇;让服装活起来——送别时,同色系的服装凸显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心心相印,还在戏剧结构上进行了大胆探索,这一探索主要依托于三个人物:毛泽东、邓颖超和陈延年。有趣的是,在八一南昌起义的事实空间里,三位都不在场,但在舞台上,他们的戏份却相当重。那么这一“缺席的在场”对于历史内涵的彰显又有何作用呢? 毛泽东的首次出场是实写,描写的是起义前夕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武汉的一次会面,歌剧以颇具象征意味的“击掌”动作展现了二人在革命立场和思想境界上的高度一致,以及相互扶持、守望相助的革命情谊。当革命遇到阻力、战斗打响时,毛泽东以革命挚友的形象再度显影或投射于周恩来的心中,为周恩来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精神动力。一定程度上,《光明的前程》这段咏叹,既是毛泽东的心声,也是周恩来对于革命必胜的强烈认同。毛泽东真切地提出:“我听到一个声音在问,你们会挺身而出吗,你们会屹立不倒吗,你们会揩干身上的血迹继续前进吗?”对方铿锵地回答:“航船桅杆已升上地平线,注定我们光明的前程。”这种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显然离不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由是,借重历史、借重人物、借重歌唱,这一内在的精神力量就被这部史诗歌剧所承载和传递。 如果说毛泽东的出现,展现的是周恩来从来不是独行者。那么,邓颖超的出现又代表了什么,是戏不够爱情凑的俗套逻辑在发挥作用吗?显然不是。实际上,爱情与革命某种程度上具有同构性,在境界上,真爱与革命都具有超越性,是无保留地为了他人、为了理想而交出自我甚至是生命的义无反顾。周恩来匆匆离去,前来送行的邓颖超并未多问,也无需多问,问与不问、在与不在都始终相随。在起义遇到阻挠之际,与其说邓颖超两度在舞台上突然出现,不如说她从未离开,这是两颗高贵的灵魂始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支撑。正如两人深情对唱的《相伴一生》:“其实不必太多的承诺,因为心中都懂。” 陈延年是以英灵的方式,步入前敌委员们与张国焘据理力争的空间的,这显然是一种超现实的表达。“我用献血呐喊,我用生命怒吼,同志们,拿起枪,一往无前去战斗。”陈延年的呐喊与怒吼,不仅仅是为了批判张国焘,同时也向观众诠释了起义的逻辑:不革命,不建立自己的武装,没有自己的军队,就只能任人鱼肉。   作为“慰藉者”与“行动者”的女性的被看见 此前,太多关于八一起义的历史表述或艺术重构中,女性都游离或外在于“事件”(event)。她们似乎并不天然地担负历史使命,而且始终隐匿而沉默。该剧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发现”了作为主体的女性,并赋予女性以意义,将她们从那些不可见的历史深处推向舞台的前景,使得那些被历史的天幕所遮蔽的女性变得光彩熠熠。 剧中的女性角色主要有两位:邓颖超和景芸。尽管邓颖超没有直接参与起义,并且出于保密需要,周恩来并未将暴动计划告诉妻子。但这并不妨碍这位伟大的女性为周恩来提供这人世间最相濡以沫、最动人心弦的情感支撑。邓颖超曾这样写信给周恩来:“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如此深沉的爱、如此坚定的信念,显然是两人一直以来能够相互扶持、并肩作战的情感基座。因而,出现在深陷危机或困顿之中的周恩来心理空间的邓颖超,无疑极具象征意味。她给周恩来以力量,使他毫不退缩地同错误路线进行斗争。而在邓颖超最后一次登临舞台时,顶光直接洒在其身上,这一隐喻意味就愈发明显了。 不难发现,不少反映八一起义的艺术作品中,女战士形象并不突出,而实际上,两万名起义战士中不乏女兵的身影,该剧弥补了这一缺憾。剧中的女战士景芸在哥哥牺牲后,跟随贺龙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哑巴”牺牲后,又毅然接过恋人手中的炸药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景芸在牺牲前,悲愤而坚定地唱道:“我走过,我看见,我来了,战火的青春就让它随风远行;我知道,我坚信,我来了,未竟的心愿有人完成。”这段咏叹深切地表现了国难当头,女性作为见证者、参与者、行动者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献身精神。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生机的时代不能没有信念。尤金·奥尼尔曾说:“戏剧为什么不给观众一个机会,让他们看看其他人是怎样生活的呢?”歌剧《八一起义》为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些可爱可敬的英雄和先锋,他们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们政治过硬、品德高尚、深谋远虑、胆识过人,他们坚定地站在人民这一边,为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奋不顾身。在此意义上,民族歌剧《八一起义》是一部我们无法拒绝的佳作。
2024-04-26
查看详情
【剧评大观】评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之七
传承红色基因 再现革命启航的伟大时代 ——评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 江承曦 欧阳雪芬   剧中既有对雷鸣般革命之音的回应与共鸣,也富于个人的情感诉说,整体的故事情节脉络非常紧凑,却不乏生动,这使得人物的表现更加真实和全面。从人物的发展角度上来看,全剧人物情节众多,但编排上都各有特点和安排。作为一部大型历史剧,最难表现的就是小人物的刻画和描摹,而往往正是一个个平凡生动的小故事,才更有利于铸就整体故事架构的丰满和完整。这一点,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完成得令人满意。 历时三年多的前期筹备,由黄定山担纲总导演的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 1月26日晚在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同时拉开了2024“赣鄱好戏”江西优秀剧目展演的序幕。该剧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联、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江西文演集团、南昌市文广新旅局出品,以八一南昌起义为创作背景,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力量,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历史。民族歌剧《八一起义》总时长120分钟,演出展现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伊始到八一南昌起义的建军历程。全剧运用平行结构表现戏剧行动,生动再现了革命的曲折波澜和革命者们的伟大斗争。 全剧整篇故事脉络的发展围绕着“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展开,主线指的是“伟大建军精神”。三条支线其中之一即是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的爱情,纵使国内的革命条件多么错综复杂,不论岁月如何变迁、世界如何风云变幻,邓颖超始终如一地陪伴在周恩来的身旁,这与时局的动荡和巨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剧每当男主角周恩来遇到难题和困苦的时候,总会有一束光照亮寂寥的夜空,邓颖超就是周恩来心中的光,这也是众多观众为之动容的一大亮点。正如剧中歌曲《相伴一生》所唱的一样,“美好的憧憬,光明重生,那是信念超越永恒”。歌剧中,人物形象主要通过音乐塑造,尤其是人物演唱,既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物叙事的主要手段。剧中的男高音为石倚洁扮演的周恩来,其演唱的《我在等待这一刻》旋律豪迈,富有张力,情绪激昂,旋律前后的转换表现了人物强烈的革命情感。与周恩来相较,王丽达扮演的邓颖超一直在背后扮演着默默无闻奉献的革命者的形象。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在整体叙事中反复穿插叙述,编排恰到好处,也让革命故事的发展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条支线指的是整部剧最动人的角色,即景纭对于亲情的执着。因为国民党反动派所谓的“清党运动”,景纭痛失家人,一个大家族只剩自己一人得以幸存,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生的希望,更没有放弃理想信念。她毅然决然地加入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不仅是为了死去的家人,更是为了解放全天下千千万万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正如剧中的青年毛泽东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有四万万的同胞,他们当中不仅有着广大的农村老乡,更有革命进步人士。他们都是党的队伍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而景纭作为全剧当中一个小角色,是所有四万万受压迫,急需获得解放、改变命运的人民的缩影。从毅然决然的军旅征程,到最后义无反顾的英勇就义,这种力量的冲击感是任何华丽的辞藻都难以表达的。其实在中国民族歌剧中,不乏处于中心地位的女性角色,《红霞》《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等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就可谓光彩夺目,这种表现女性、塑造女性、歌颂女性的创作意识与20世纪女性参与革命的现实紧密相关。女性是革命的重要组成力量,妇女解放的程度同样也能反映出革命的进展情况,由此产生了大批围绕女性形象进行构思和创作的革命题材歌剧。不过,随着歌剧舞台上一系列女性形象的涌现,其伴随着相应的问题也不得不令人深思。一些民族歌剧在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上,往往忽略了女性的基本诉求和性别特征,而对其采取男性化的艺术加工、进行力量感的表达,这并不能客观反映出近代女性的追求和力量。而本剧最大的优势也在于,它不仅在女性角色的表达上更加真实地刻画了女性在面对灾难时的痛苦和挣扎,同时还原了真实的女性诉求,表现出自觉的女性叙事追求,体现了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剧中,景纭不仅是革命战士“哑巴”的师妹,更是为了父老乡亲、为了革命,不惧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她既有淳朴温柔的一面,也有成熟刚毅的一面。如果说,对“哑巴”的不离不弃表现了她的细腻温柔,那么最后一幕的英勇就义时,歌曲《雷火中的笑容》中的“我知道,我坚信,我来了!”则唱出了她对革命的决心和不屈的信念。从音乐的表现形态上来看,景纭的情感层层递进,从迷茫到清醒,从追忆到现实,一个从容坚定的女英雄形象得以凸显。 第三条支线剧中体现在贺龙和周恩来的革命友谊上,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剧中最感人的地方在于,贺龙并没有因为被排除在前敌委员会的会议之外而心生芥蒂,而是在大多数人摇摆不定的时候,坚定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大家庭。他足够信任周恩来,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决议,坚定自我的理想信念。所以即使张发奎公然叛变,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对朋友,他是讲义气,懂大义的;对组织,他是坚实的缔造者和捍卫者。 三条支线“爱情、亲情、友情”伴随着主线,即“伟大建军精神”深入开展和叙述,而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的交融,使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剧中既有对雷鸣般革命之音的回应与共鸣,也富于个人的情感诉说,整体的故事情节脉络非常紧凑,却不乏生动,这使得人物的表现更加真实和全面。从人物的发展角度上来看,全剧人物情节众多,但编排上都各有特点和安排。作为一部大型历史剧,最难表现的就是小人物的刻画和描摹,而往往正是一个个平凡生动的小故事,才更有利于铸就整体故事架构的丰满和完整。这一点,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完成得令人满意。  
2024-04-24
查看详情
百年一遇!
    八一起义这个题材百年一遇!   总导演黄定山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作曲、舞美设计等 我们都曾是军人 因此内心有着很深的情怀 在创作上也有着很强的优势   4月16日—17日 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 在中央歌剧院上演 这是该剧 在八一起义发生地南昌 首演后首次进京演出 现场座无虚席 该剧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联合出品,石倚洁、杜欢、杨小勇、王丽达等多位优秀艺术家联袂在歌剧舞台上演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彰显了英雄辈出的光辉岁月。 多位艺术家为创作倾注大量心血,一批优秀歌剧演员在剧中塑造了多个有血有肉的革命先辈形象。 “在剧组中,我和编剧、作曲、舞美设计等主创人员都有军旅经历。这部剧不仅有深刻的红土地烙印,还有极强的军旅艺术风格。” 导演黄定山介绍,全剧共分14幕、41个曲目唱段,涵盖声乐艺术演唱的大部分形式,以激昂的旋律、深情的演绎,再现南昌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 ■1月26日晚,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八一起义发生地南昌的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成功试演,全剧连序带尾共分14幕、41个曲目唱段,几乎涵盖了声乐艺术演唱的所有形式。   作为一部多方合力 历时3年多筹备的时代力作 该剧气势恢宏,饱含深情 旋律激昂,振奋人心 ■ 剧目从起义的策划、筹备,到战斗的激烈进行,再到最后的胜利,剧中情节紧张悬疑,引人入胜。舞台上,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不仅让历史中的人物形象跃然台上,更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群体。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史诗,诠释了起义军民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八一起义》 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 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和精神洗礼 “这部歌剧结构紧凑、构思精巧,演员唱功深厚、饱含深情,加上音乐、舞美、声效等元素的有机融合,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硝烟和催人奋进的力量。”观众梦春芳观赏歌剧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向建军百年献礼
2024-04-24
查看详情
旌旗猎猎映初心 |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
      本报讯 记者宋坤、郭冬明报道:4月16日至17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这是该剧在八一起义发生地南昌首演后首次进京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由江西省歌舞剧院和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演出,南昌交响乐团、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联合演出。多位艺术家为创作倾注大量心血,一批优秀歌剧演员在剧中塑造了多个有血有肉的革命先辈形象。       “在剧组中,我和编剧、作曲、舞美设计等主创人员都有军旅经历。这部剧不仅有深刻的红土地烙印,还有极强的军旅艺术风格。”导演黄定山介绍,全剧共分14幕、41个曲目唱段,涵盖声乐艺术演唱的大部分形式,以激昂的旋律、深情的演绎,再现南昌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部歌剧结构紧凑、构思精巧,演员唱功深厚、饱含深情,加上音乐、舞美、声效等元素的有机融合,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硝烟和催人奋进的力量。”观众梦春芳观赏歌剧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据悉,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出品。自今年1月试演以来,该剧已演出30余场,屡获好评。
2024-04-22
查看详情
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京上演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尹星云)近日,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该剧以八一起义为创作素材,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出品,江西省歌舞剧院、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演出。 该剧汇聚了总导演黄定山,编剧岩奇、王晓岭,作曲栾凯,指挥王燕,制作人杜欢,舞美设计周丹林等艺术家组成的创作班底,由石倚洁、杜欢、杨小勇、王丽达等多位歌剧演员领衔主演。 该剧采用经典线性叙事与多时空交叉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在历史逻辑和叙事逻辑之间找到具有戏剧性的起承转合。全剧共分14幕、41个曲目唱段,几乎涵盖了声乐艺术演唱的所有形式。 总导演黄定山介绍,“八一起义”这个题材优势和难度是并存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话剧、京剧、影视等各个艺术门类对该题材都有所呈现,唯独没有出现在歌剧舞台上,“因此这次演出可以说是这一题材首次搬上歌剧舞台。对这样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题材,创作者如何有新的发现、如何立意,如何关照当下并深度参与历史,这正是它的难度所在。” 歌剧《八一起义》中大量唱段朗朗上口, 著名歌唱家石倚洁、王丽达的加盟为此剧更增添了光彩。 据介绍,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历时3年多筹备,今年1月在“八一起义”发生地南昌试演。该剧目已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重点项目。
2024-04-20
查看详情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以创新手法讲述红色故事
  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北京中央歌剧院上演。该剧讲述了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在中国革命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力挽狂澜,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开启领导革命新篇章的故事。   作为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八一起义”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早已有文学、话剧、戏曲、影视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展现。歌剧《八一起义》如何开掘新的立意,并对当今时代产生新的观照,是该剧的一大难点。歌剧《八一起义》打破了歌剧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惯常思维,采用经典线性叙事与多时空交叉叙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绎。叙事主线讲述了八一起义的经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时,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伟人跨越时空,进行思想与精神的交汇;周恩来、邓颖超为了共同的信仰,舍生忘死、情深意合。由此,该剧通过“三个空间、三条线索”的戏剧结构,刻画了历史伟人的智慧和胆略以及他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红色题材,歌剧《八一起义》既尊重历史真实,又进行了艺术想象,以创新的叙事手法、生动的人物刻画、大胆的舞台科技手段、丰富的音乐唱段,大大拓展了民族歌剧的艺术表现空间,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类型化样本。(光明网记者 崔益明)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年4月16日,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24-04-19
查看详情
艺术 | “苌弘碧血映日月,干霄凌云展宏图”——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京上演
4月16日至17日,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八一起义》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昌市委宣传部、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出品,九江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江西省歌舞剧院及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演出,南昌交响乐团、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联合演出,江西文演演出院线进行演出运营。 该剧以八一起义为创作素材,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性壮举。生动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鲜活形象,努力探索“建军精神”实质,将“党指挥枪”的主题进行深化表达,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以一部历史剧、英雄剧、时代剧向建军百年献礼。 该剧以激烈的战斗场面、生动的人物刻画和磅礴的音乐旋律,诠释了八一起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起义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冲锋陷阵,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亲眼见证了起义军从发动到胜利的全过程。 该剧不仅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生动展现了起义军们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同时,细腻刻画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智慧、胆略以及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目前,该剧目已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江西省委宣传部《参评第十七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2—2024年)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计划》“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创作资助项目、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重点项目。 (江西省歌舞剧院供图)
2024-04-18
查看详情
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北京上演
4月16日~17日,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 该剧以八一南昌起义为创作背景,运用民族歌剧的创作形式,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剧照。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剧照。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剧照。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剧照。 《八一起义》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出品,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江西省歌舞剧院及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演出,南昌交响乐团、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联合演出。
2024-04-18
查看详情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京上演,细腻刻画历史伟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4月16日,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中央歌剧院上演。作为该剧完成南昌首演后首次进京演出,在中央歌剧院的舞台之上,该剧以激烈的战斗场面、生动的人物刻画和磅礴的音乐旋律,深情地诠释了八一起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起义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冲锋陷阵,他们的英勇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中。 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联合出品,江西省歌舞剧院及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演出,南昌交响乐团、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联合演出,江西文演演出院线运营。该剧汇聚了总导演黄定山,编剧岩奇、王晓岭,作曲栾凯,指挥王燕,制作人杜欢,舞美设计周丹林等艺术家组成的强大创作班底,并由石倚洁、杜欢、杨小勇、王丽达等多位优秀歌剧演员领衔主演,生动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一批早期党和军队优秀代表的鲜活形象。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剧照。 不同于其他民族歌剧作品,在总导演黄定山看来,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除了作品自身具有的民族性外,军旅性也是作品非常重要的特质。“我们的主创团队中,很多人都是军旅出身,因此面对这一题材自然而然有着使命感,虽然这是创作上的优势,但依然面临着200%的难度。”黄定山坦言,“八一起义”这一题材,已通过文学、话剧、戏曲、影视等各种艺术形式呈现,深入人心。“在观众对于题材耳熟能详的前提下,创作者能从中找到新的立意,能对当今的时代产生新观照,也是一大难点。”此外,作为带有高度综合性的歌剧艺术以抒情见长,但是革命历史题材不能只靠抒情,也要注重对于历史人物思想的刻画与精神升华。黄定山认为,对于如何去讲好“八一起义”这样一个故事,既要精彩,又要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这其中既有局限性,也有新意在其间。“局限性即是历史真实性,创作者不能信马由缰,但作为艺术创作又需要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但一切的创作基础均源自我们对于历史的尊重。” 在尊重多样性的前提下,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采用经典线性叙事与多时空交叉叙事相结合的方式,总导演黄定山介绍,从艺术结构上,歌剧《八一起义》以极强的戏剧性讲述八一起义经过;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伟人那一时期跨越时空的思想与精神交汇;周恩来、邓颖超同志为了共同的信仰而舍生忘死的执着追求,通过“三空间三条线”构成整个《八一起义》这部歌剧,细腻刻画了历史伟人的智慧和胆略以及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歌唱家石倚洁在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中饰演周恩来。 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主题叙事以周恩来的唱段和合唱交替推进,其中周恩来的“等待这一刻”成为最突出的叙事主线。剧中周恩来的唱段多达14段,包括独唱《我在等待这一刻》《往事重现》,二重唱《相伴一生》等,展现了这位起义领导人崇高的革命信仰、坚定的奋斗精神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周恩来的饰演者、歌唱家石倚洁坦言,在每个人的心中,对于周总理都有一个固有的形象,而29岁时的周总理,并不为人所熟悉。为此石倚洁从大量史料及影视作品中汲取人物创作灵感,以图更贴近那一时期周恩来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感觉。 据介绍,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筹备历时3年多,今年1月在“八一起义”发生地南昌成功试演,全剧共14幕41个曲目唱段,几乎涵盖了声乐艺术演唱的所有形式。该剧目已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参评第十七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2—2024年)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计划》“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创作资助项目,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重点项目。 据悉,4月17日,该剧继续在中央歌剧院上演。
2024-04-18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