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美因茨-威斯巴登德中友协代表团来访集团
2024-03-26
3月25日上午,应全国对外友协邀请,在省外办(省对外友协)的陪同下,德国美因茨-威斯巴登德中友协主席,德中友协联合会创始人、前主席库尔特·卡斯特率代表团一行到访集团。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练红梅,集团党委委员、艺术总监林翰接待并出席座谈会。 练红梅热烈欢迎德国美因茨-威斯巴登德中友协代表团来访集团,她表示,集团成立以来,始终聚焦文化主业、深耕演艺事业,希望代表团通过此次访问,对集团有更加深入了解,并向德国各界人士宣介江西、加强交流、共谋发展。练红梅、林翰陪同代表团一行参观了集团文化墙,介绍了集团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与所取得的成绩,并重点介绍集团创排的话剧《支部建在连上》、歌剧《八一起义》、“影响世界的江西”系列舞台剧首部作品——舞台剧《天工开物》等精品剧目,策划举办的“扶‘瑶’直上”飞行音乐嘉年华等大型活动。 期间,集团与代表团一行等进行交流座谈,并观看了木偶《梁祝》、舞蹈《乡戏》等小节目视频。库尔特·卡斯特团长高度赞赏文演集团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追忆起2018年集团所属省歌舞剧院赴德时的精彩表演,希望今后能继续加强联系,进一步促进双方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 座谈会上,集团与代表团一行就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热烈讨论、达成共识。练红梅表示,集团将持续推动精品剧(节)目走出国门、走向海外市场,传播中国声音,展现赣鄱风采贡献力量。
查看详情
案例 | 金雷:上海演艺新空间的创新实践
2023-12-12
       近年来,上海以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不断丰富市场供给,构建多元化演出业态,打造“专业剧场+演艺新空间”并存的演艺场所布局,实施“大型演出+精品剧目”的内容供给策略,演出市场呈现量质齐增的蓬勃发展态势。        2020至2022年上海全年营业性演出场次分别达到30772场、38366场和31582场,其中演艺新空间年度演出场次最高突破1.5万场。今年以来,上海演出市场强劲复苏、快速发展,1-9月全市已举办营业性演出34670场,观众1806.7万人次,票房收入17.9亿元,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18.3%、45.4%和35.5%,其中演艺新空间演出10080场。        由此可见,自2018年推出演艺新空间发展政策以来,上海的演艺新空间已经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专业剧场以外开展专门性演出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解决群众日益增长的艺术欣赏需求与剧场资源不足之间矛盾的重要载体,是上海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重要抓手。下面,从演艺新空间的发展历程、主要特色、管理及培育模式及下一步的工作共四个方面分析上海演艺新空间的创新实践。   发展历程 01        近年来,上海演艺产业快速发展,演出场次逐年增加,除传统的大型剧场以外,在商场、写字楼、文创园区、景区等空间内活跃着一批音乐剧、话剧、流行音乐、爵士乐、脱口秀等多种类型的演出。此类演出通常有着300*300的基本模式,即300平米左右的空间容纳300名左右的观众,投资小、回报快、内容紧扣市场流行,广受青年观众的欢迎。与此同时,此类演出空间模式在纽约百老汇、首尔大学路等国际演艺发达城市也正在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当地演艺产业的一股积极力量。因此,为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学习国际演艺产业发达城市先进经验,上海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着手调研并制定鼓励新型演艺空间发展的相关政策。        2017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上海要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力争今后每年演出场次突破4万场,并优化演艺设施布局,鼓励商业综合体引进创新演艺项目,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新建、改建剧场和演艺空间。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等十一部门也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上海演艺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支持多元化拓展演艺空间。支持社会主体结合旧区改造、街区业态调整、新地块功能开发,在室外广场、绿地、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宇、老厂房、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内等拓展一批中小剧场及特色演艺空间”。市演出行业协会制定并发布《演艺新空间运营规范标准》,针对大中型专业剧场以外的适合举行特色演艺活动的空间,在满足年演出场次不低于 50 场等指标的条件下,便可将非标准剧场转换为“演艺新空间”。系列政策提出后,广大市场主体备受鼓舞,热烈响应,大力发展各类文商旅融合的新型演艺空间。截至目前,全市演艺新空间数量达到100家,年演出场次占全年营业性演出总场次的30%以上,不仅推动了上海演艺市场的繁荣发展,更为上海文旅消费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主要特色 02        一是场所类型多样,演出种类丰富。目前演艺新空间涵盖的场所类型包括商场、文创园区、书店、Livehouse、艺术中心、旅游景点、游轮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世界、新天地、外滩源、和平饭店均已变身新型演艺场所,演出类型涵盖音乐剧、话剧、脱口秀、儿童剧等各个门类。除商业场所外,专业剧场也开辟出舞台之外的表演空间进军演艺新空间领域。如上海文化广场打造的户外演艺新空间,取得不俗反响。2021年推出户外演出季,持续七周,共计约28场主题多元的现场演出,结合文创市集,与永嘉路休闲空间及整个剧场南区的联动,打造成一个融合文化、休闲、娱乐等多种艺术体验形式与生活方式的“都市绿洲”。        除固定楼宇空间外,今年9月,开心麻花沉浸式戏剧观光巴士正式启动,将演艺新空间的范围拓展到了流动的巴士内。该巴士项目将“观光+戏剧”深度融合,一辆“开心巴士”建筑可阅读主题车从五卅运动纪念碑站出发,途经外滩、陆家嘴、城隍庙等上海主要观光点,车内全程上演的穿越剧将上海的人文历史和知名建筑的故事融入其中,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在“移动剧场”阅读城市建筑的特别旅程。这是开心麻花与蜻蜓观光巴士所属的春秋集团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开心巴士”,不仅是对“建筑可阅读”专线产品的升级,也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未来,合作双方还计划将“开心巴士”复制到更多城市,打造出更多由目的地原住民人文故事演绎出的“流动城市名片”。        此外,演艺新空间还进一步整合、盘活公共空间资源,如上生·新所、黑石 M+ 园、朱家角镇百年园林、外滩「不止空间」等,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演艺”内容既激活了演艺市场,又推动原有空间的效能进一步释放,一批历史建筑得以活化并成为时尚地标。        二是演艺形式创新,引领消费革新。各演艺新空间充分发挥自身商旅发达的优势,根据自身场地特点,结合各类消费人群需求,积极“跨界”“破圈”,形成了更具互动性、参与感的观剧体验,极大拉动了文旅消费的增长。如开心麻花推出的沉浸式戏剧《疯狂理发店》选择在商业综合体瑞虹天地月亮湾长期驻演,市民来到商场观看舞台剧就像平时出门逛街一样轻松,现场的吹风机、烫头机、美发椅等陈设让大家仿佛真的来到一家美发沙龙,观众现场可以拍照打卡、品尝咖啡、甚至排队理发,享受独具特色的沉浸式体验感。据统计,相较于通过传统票务平台,超半数的《疯狂理发店》的观众中是通过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具备消费属性的社交点评App购票,说明此类新空间已将文化、商业及社交属性融为一体,不但拓展了舞台表演艺术的创演样式与运营业态,也促进了文化体验场景和消费模式的不断变化与创新。目前疯狂理发店在上海驻演已超过600场,并拓展到杭州、苏州、成都、天津、长沙、深圳、南京等城市,全国巡演超1500场,总收入超5000万元。        三是驻场演出发展,品牌效应凸显。近年来,在以亚洲大厦“星空间”等为代表的演艺新空间的带领下,小型驻场演出蓬勃发展,品牌化、集群化效应显现。以目前上海最知名的新空间亚洲大厦为例,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从闲置办公楼到新晋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点的转变。亚洲大厦定位年轻白领群体,根据其欣赏习惯策划推出大量沉浸式驻场演出,其中《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hello smith》等剧目已成为火遍全国一票难求的爆款剧目。截至目前,亚洲大厦1层-11层已开放19个新空间载体2688个座位,总面积约4千平方米,涵盖音乐剧、话剧、脱口秀、喜剧、舞剧等演出形式,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垂直生长的戏剧街区”。随着亚洲大厦的品牌效应的逐步外溢,“星空间”已向其周边商业体不断拓展,构成以亚洲大厦、大世界、第一百货三点构成的沉浸式戏剧观演“黄金三角”,目前此区域共涵盖41个演出空间,开业至今上演57个剧目、10058场演出,吸引观众67.4万人次,总票房1.65亿元,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演艺消费集聚区。值得关注的是,演艺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持续拉动了周边商旅消费,许多来自江浙等周边地区的观众周五晚上坐高铁来到上海,一连购买多场演出票“刷剧观演”,并在上海进行餐饮、购物、住宿等消费,周边的商业、住宿载体获得了更多的流量与商机,亚洲大厦、大世界、第一百货也成为上海文商旅深度融合及打造“夜间经济”的一个成功范本。        同时,由于长期驻场演出对演出频率、场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亚洲大厦热门剧目《阿波罗尼亚》每周演出至少五天,因此“卡司组合”模式在新空间内演出尤其是话剧、音乐剧、舞剧类演出中逐渐盛行。一部音乐剧可以根据多个不同的卡司阵容排期售票,一方面给予更多演员表演平台,加速了人才成长和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不同的卡司组合也创造出不同的观演效果,增强了剧目的吸引力,同时卡司组合也为剧目长期驻演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主办方提高利润率缩短项目投资回报周期,从而加快新剧创投,进一步盘活创—排—演全产业链。        四是优秀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升级。演艺新空间的发展,推动了上海演艺产业的持续繁荣,继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演艺人才,形成了演艺主体、演艺空间及演艺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发展。亚洲大厦一楼的山眠剧场作为全国首家环境式沉浸驻演舞蹈剧场,为耿子博、上官俊雄等舞蹈人才提供了作品创排、演出、推广的平台,孵化出了《寅时说》与《云梦泽》两部原创舞剧,至今已演出500余场,仍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如今耿子博已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团,拥有了七名签约舞者,耿子博从一名由于身材不符合传统舞者标准而四处碰壁的舞蹈演员成功转型为舞蹈编导、舞团管理人才,,而上官俊雄也从一名国有文艺院团的群舞演员变成了如今亚洲大厦内最炙手可热的舞蹈演员。随着自身的做大做强,如今山眠剧场不仅是民营类舞剧孵化、创排、表演的大本营,还为上海戏剧学院等艺术类院校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平台,为上海舞剧市场的发展集聚了强大的后备力量。 机制建设 03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上海市文旅局指导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制定《上海市演艺新空间营运标准》《上海市户外演艺新空间管理和服务营运标准》,针对演艺新空间的营运标准、硬件标准、服务标准、人员配置标准提出要求,督促和指导演艺新空间加强自律、规范经营。        二是准入考核,有序发展。指导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对演艺新空间开展准入、认证及日常管理工作,建立针对演艺新空间的培训、督导、检查、考核、测评、退出工作机制,对场地条件、舞美设施、演出场次、运营模式进行规范管理,推动新空间业态从初创萌芽阶段逐步发展到有序发展阶段。        三是资金扶持,产业培育。在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中设立专门板块对优秀的演艺新空间予以扶持奖励,按照演出体量、剧目质量择优扶持。同时利用上海打造“演艺大世界”演艺集聚区的契机,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对优秀演艺新空间的宣传力度,加大演艺新空间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推动新空间逐步做大做强。        四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按照“总量平衡 结构优化”的总体要求,调整全市演艺新空间布局,将一些演出场次少、演出品质不高、以餐饮为主的场所逐步调整出演艺新空间范围,转而吸纳更多的高品质综合性文商旅空间,从而优化全市演出场所布局,推动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工作 04        下一步,上海市文旅局继续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立足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进一步推动演艺新空间的发展。一是继续守牢底线,确保场所运营安全。进一步完善演艺新空间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新空间演出内容审核,特别是脱口秀、说唱等语言类内容的把关,加强新空间场所安全管理,坚决守牢意识形态安全和场所运营安全底线。二是继续整合资源,拓展新兴消费力。继续支持和鼓励演艺机构主动发挥演艺内容的引领作用,积极拓展与旅游、商业等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打造多业态融合的综合文化休闲空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文化娱乐休闲需求,持续拉动文商旅消费。三是继续开拓创新,打造演艺品牌。鼓励演艺新空间更加注重场地方与内容方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推出更多优质、精彩的演艺产品,推出更多来上海必看剧目,打造更多演艺打卡点,推出上海演艺特色品牌。 |作者系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金雷,文章首发于艺科资讯
查看详情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创新,助力打造小剧场文化品牌
2023-12-12
       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小剧场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全市小剧场规范高质建设。在江苏省文旅厅和南京市文旅局的指导支持下,南京市演艺集团和六家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小剧场内容供给,助力小剧场载体运营,积极推进小剧场建设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金陵小剧场”文化品牌,努力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一、创新小剧场创作加强内容供给。聚焦省市小剧场发展建设,南京市演艺集团和市属文艺院团近年来先后创作推出8部小剧场作品。        一方面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开展小剧场文艺创作与演出,如与著名戏曲导演李卓群、著名魔术大师李宁等签约成立名家工作室,合作打造新编京剧《鉴证》《花好月圆》、魔术儿童剧《我是哪吒》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巡演展演活动,无论是市场反响还是观众口碑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京剧《鉴证》 京剧《花好月圆》 魔术儿童剧《我是哪吒》        另一方面是坚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创排小剧场越剧《金粉世家》、民族室内乐《武侠琴缘》等,并推出“金陵十二钗”民族室内乐组合,邀请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加盟演出,内容题材和表达形式都更贴近青年观众喜好,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 小剧场越剧《金粉世家》        近年来,由南京市属院团创作的京剧《鉴证》、越剧《金粉世家》、话剧《心房间》和魔术儿童剧《我是哪吒》等小剧场获评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亮相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演出,各类小剧场作品获得了业内外的认可和好评。 小剧场话剧《心房间》 小剧场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        二、打造“十朵金花”强化演出阵地。为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小剧场高质量建设的有关要求,南京市文投集团整合旗下十个剧场空间与演出资源,成立“十朵金花”创新联合体,并与六家市属文艺院团完成“一团一剧场”结对挂牌。“十朵金花”结合各自特色定位,与市属文艺院团联手打造“花开朵朵、各表一枝”的特色演出内容,实现了院团演出场次和剧场使用效率的双提升。        “十朵金花”中,南京市演艺集团和市属文艺院团负责运营星空剧场和梅花小剧场。其中,星空剧场围绕实验先锋定位,在保障市属院团演出的同时,今年以来已引进40余部国内外优质小剧场作品,完成演出130场,并获评第三批江苏省示范小剧场,成为南京新兴的小剧场戏剧集合地;梅花小剧场是南京在2021年首次承办国内最高水平的戏剧评奖活动——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之后,立足深化丰富梅花奖精神内涵、延续扩展梅花奖影响效应,打造的全国第一个梅花小剧场。作为以传统戏曲演出为主的小剧场,梅花小剧场自今年2月正式开业以来,已迎来全国各地23位梅花奖得主登台献演,每周日高质量的梅花奖名家演出已经成为众多戏迷的必去选择。与此同时,梅花小剧场还是南京戏曲文艺院团青年演员的“练兵场”和“孵化器”,每周三至周六期间,市属戏曲院团青年演员在梅花小剧场进行名段青春版常态化演出,助推年轻演员在舞台历练中不断成长,得到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众多梅花奖得主的点赞。 梅花小剧场        三、深化文旅融合延伸剧场空间。2019年,为了响应南京打造“夜之金陵”的号召,南京市文投集团紧抓文商旅融合机遇,整合旗下市演艺集团和大明文化演艺资源,在有着“金陵第一园”之称的瞻园策划推出了《金陵寻梦·夜瞻园》文旅演艺,并一度火热,很快成为南京文旅的新标识。但随着2020年春节疫情发生,所有线下演出被迫暂停,“夜瞻园”也多次停演。2023年初,疫情防控实施乙类乙管,“夜瞻园”演出逐步恢复正常。与此同时,随着“十朵金花”联合体的诞生,瞻园作为联合体成员之一的园林小剧场,演出内容也进行了改版升级。        南京市越剧团深挖瞻园历史,根据瞻园特有的亭台楼阁、假山湖水的园林景观,定制化设计戏曲表演和互动演出,全新升级打造了园林沉浸式戏曲演出《金陵•王府往事》,专业的戏曲演出团队保障了演出的高品质,市民游客不仅可以通过戏曲、话本、园林等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与历史对话,还能够通过演艺互动、票选结局等方式增加参与感,碰撞出情感共鸣。今年4月开始,瞻园完全恢复常态化演出,并从原本的每周2场演出增加至每周6天、每天2场的常态化演出,平均每场的观众200余人,较去年同期翻番,仅4至6月三个月期间,观众人次就突破1.5万人次,超过了此前三年多的观众总数(2019年底首演至2022年底累计观众1.3万人次)。今年以来,瞻园完成各类演出共计314场,累计观演人数超7.2万人次,已经成为南京夜经济的文旅新名片,被称赞无论是在非遗景区还是小剧场建设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示范性。 《金陵•王府往事》        古典的形式融合创新的内容,“夜瞻园”模式得到了业内外的认可,品牌也已开始逐步向省内外其他地区输出,如盐城大洋湾、昆山中国戏曲博物馆、福建南平等。“沉浸+”演出不仅为游客营造出多层次的文化体验,也赋予了传统文化故事全新的生命力,着力打造文商旅融合新业态。        四、擦亮特色品牌助力打造“金陵小剧场”。依托全市107座小剧场载体资源,南京市演艺集团和市属文艺院团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南京市文投集团的帮助下,以更加先行的理念推进小剧场戏剧建设,着力打造南京小剧场戏剧标识,擦亮“金陵小剧场”特色文化品牌。        一是参与承办国家级和省级小剧场重大活动,如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等,并与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同孵化小剧场作品;二是积极培育自主品牌,以星空剧场为主体,充分整合国内外知名独角戏等先锋小剧场戏剧文化资源,策划推出“简单戏剧季”,联合南京城市乐团推出“与大师同行”品牌活动,与市属院团联手开发“戏聚童年”京剧艺术讲演项目等,通过高质量展演活动,为全市观众奉上更多新颖的小剧场戏剧作品,提供更多戏剧艺术体验的机会;三是搭建“金陵小剧场”线上宣传服务平台,全市所有小剧场资源、各类政策查询,以及为观众服务的剧目资讯、导览、活动、视频等都可通过“金陵小剧场”平台随时查阅,及时获知各个小剧场最为详尽的剧目资讯及导览服务。 星空剧场        下一阶段,南京市演艺集团和市属文艺院团将继续深入贯彻省市关于推动小剧场建设发展的有关要求,从内容供给、演出传播、品牌打造、平台建设等多个维度助力推动全市小剧场繁荣发展。坚持创演一体,依托“十朵金花”联合体和“金陵小剧场”特色品牌,努力汇集更多优质资源和创作人才,将小剧场戏剧创作、出品、营销等不同阶段打通,着力构建专业化运营模式,探索小剧场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留言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正。
查看详情
巡演进行时 | 话剧《福兮祸兮——海昏侯传奇》2023年全国巡演德清站
2023-11-30
       11月28日-29日,江西省话剧团话剧《福兮祸兮——海昏侯传奇》在浙江德清大剧院接连上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多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该剧以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戏剧化的手法,展现了这位传奇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        此次演出是该剧2023年全国巡演的首站演出,吸引了众多话剧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前来观看。        舞台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和严谨的剧情设计相得益彰,将海昏侯刘贺的传奇人生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为剧中人物的经历和命运感到惋惜和感慨。        演出过程中,现场氛围十分热烈。演员们的精湛表演和舞台效果的精心打造,让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西汉时期。剧情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也让观众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此次演出是江西省话剧团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次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也是德清县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演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也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话剧艺术的魅力。        接下来,该剧将在浙江绍兴大剧院继续上演,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查看详情
【经验交流】校企合作,赋能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
2023-10-10
办好老年大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为贯彻国家战略部署,践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保障,2022年10月,江西省鹰潭市老年大学与江西文演集团牵手,依托文演托管运营团队合作办校。近一年来,江西文演集团发挥国企资源优势、体制优势和信誉优势,依托集团成熟的艺术教育模式、丰富的演艺资源,根据鹰潭市老年大学的现状及需求,创新办学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探索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办学品牌,通过市场化运营管理,为鹰潭市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赋能。 依托文演资源,在课程建设上加持 江西文演集团发挥文化演艺、服务方面的优势,开设文演精品特色课程,以文演大讲堂的方式,向老年学员传授京剧鉴赏、交响乐赏析、话剧表演等艺术技巧。文演托管运营团队招募了具有丰富教育经验和艺术专长的教师,在开展好教学的同时,负责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的研发。目前,集团计划以两年为期,出版一本以舞蹈或音乐为主攻方向的校本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声乐、器乐、舞蹈、书画等艺术科目教学中,集团倡导打破“讲授—示范—演练”的传统模式,适时引入欣赏评议体验法、造型实践体验法、情境表演体验法等,增强教学趣味性和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借助文演集团六大文艺院团,通过“展演+比赛”的方式,为老年学员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以展赛活动促进其艺体素养的提高。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招生和选师上发力 扩大招生规模。鹰潭市老年大学地理位置优越,硬件设施齐全,但由于经费、编制不足,过去只有1000多名学员。文演托管运营团队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建立“1+N”以老带新招生模式,运用“线上+线下”双融合多渠道方式全面开展宣传。组建了23个老年艺术团、开设18个艺术实践班,组织广场、社区惠民演出37场,开展“奋进新征程·歌颂新时代”万人大合唱、“夕阳红”老年艺术节,展示老年学员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宣传老年教育丰硕的成果成效,让艺术团成为老年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面旗帜,展示鹰潭形象、唱响文演声音。此外,学校还推进“互联网+老年教育”模式,持续改进线上报名和学习流程,录制视频课程,线上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节目用户达2万余人、点播总计10万余次。一年来,招生规模翻两番,首次突破3000人次,目前已开设35个专业、115个班级。 建强师资队伍。文演集团发挥国有体制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优势,返聘艺术领域专家教授、专业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为提升科研教研水平,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学习老年教育学、老年心理学,跟班听课、观摩学习、展示成果,不断提高教学服务水平。定期组织团建活动,增强队伍向心力。根据学员多元化需求,适时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保持教师队伍活力,保障艺术教育课程的持续性。目前,学校师资储备充足,年龄层次搭配科学,师生感情融洽,教学效果良好。 提升管理水平。鹰潭市老年大学管理人员为市委老干部局编制,只有两三人。文演托管运营后,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理念,派驻一支8人的专职专业管理团队,充实加强了学校管理人员力量。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员工考核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培训和团建等方式,不断推动团队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化品牌引领,探索老年教育托管运营新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提出:“鼓励养老服务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骨干企业,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品牌运营管理体系,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引领行业规范发展。”江西文演老年教育托管运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艺术课程、艺术舞台展演为特色,进一步挖掘鹰潭特点,探索文演艺术特色运营品牌模式,引领行业发展。 强化服务。鹰潭市老年大学文演项目组工作人员将尊老敬老扎根于心,将服务意识注入细微之处。统一着装,佩戴校徽校牌,组建文明礼仪志愿队,塑造团队良好形象。更新路标指引系统,定制学校专属纪念品,统一印发学员引导手册,提供雨具租借等。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精细化服务赢得了校方和学员的交口称赞。 强化标准。严格按照《鹰潭市老年大学考核实施细则》要求,加大对托管运营项目的考核力度,全面提升项目规范化运作水平。积极建设五个“一”托管运营标准,即一支团队、一个讲堂、一方舞台、一部教材、一份校刊,围绕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形象建设、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五个体系,建立覆盖老年教育工作全领域、全周期、全岗位、全流程的标准体系。让托管运营工作有了“定盘星”“导航仪”和“坐标系”,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和水平。 强化品牌。文演集团围绕文演老年教育托管运营品牌的塑造和提升,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深耕‘文演+’品牌经营模式”“不断优化品牌传播方式”等对策建议,积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品牌管理水平,不断形成品牌竞争新优势。 强化示范。坚持念好“硬、软、实”三字经。一是锲而不舍利用好“硬”基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激发争创示范校的内生动力。二是久久为功提升“软”实力,靶向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提质增效。三是凝心聚力下足“实”功夫,因地制宜打造精品艺术团,推动师生共建更好融入争创示范校大格局,奏响老年大学“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用”的鹰潭强音。 (作者系江西文演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查看详情
文艺赣军后浪系列访谈⑤雷欣:大幕拉开看真的!
2023-02-03
雷  欣 国家二级演员,江  西省话剧团导演 主演话剧《生如夏花》《遥远的乡土》《哭之笑之》《小丑》《榆树下的欲望》《108个赞》《支部建在连上》《福兮祸兮》《古井巷》等。导演的话剧有《108个赞》《我爱桃花》《阵亡士兵拒葬记》《窗床闯创》《阳明三夜》《妈妈喊你回家打鬼子》。 2014年入选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2019年获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优秀导演奖,2021年获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光荣称号。 ◎田羽:看过您很多戏,有演的也有导的,昨天晚上做了一下功课,才知道,您都从艺三十年了。三十年在其它领域几乎就是一辈子,有些人都退休了,您在台上还像个小姑娘。 ●雷欣:还好,白头发都藏着长,从1993年到2023年整整三十年了。我觉得我很幸运,从部队转业到话剧团,就有幸聆听了表演艺术家吕玉堃先生的教诲,又在徐平老爷子手里调教了五个戏,深受团里前辈们的熏陶,耳濡目染。 ◎田羽:您当过四年的文艺兵,有时能看出您的军人气质。 ●雷欣:是的,部队教会了我服从命令、勇于奉献,在话剧团懂得了“演戏如做人,要想演好戏,先要做好人”。所以,一路走来,越来越觉得,所谓“演技”的高下并不是衡量优秀话剧演员的唯一标准,表演不是一门技艺,是用身心感受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好的演员真的就是忘我的投入,毫无保留。 ◎田羽:这些年您主演了19部话剧,导演了6部,有很多还获了奖,算是很高的产量。 ●雷欣:这得感谢领导和导演的信任,更要感谢观众一直以来的支持。这些年这些戏,仔细想想还真不容易,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很珍惜它们,也很感谢它们一路伴我成长。 ◎田羽:我最早看省话剧团的戏是在2012年,记得小剧场话剧《妈妈喊你回家打鬼子》在南昌着实火了一把,喜剧效果爆棚。 ●雷欣:2012年,我们院团经历体制改革,我选择了留下转企,我舍不得离开,因为在话剧团的舞台上我已经拼了半辈子。那时如何面对南昌的话剧市场我们完全没有概念,可有的就是一股子拼劲儿。我们调研了北京、上海的话剧市场,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小剧场话剧,经过认真的比对、分析、选择,把《我爱桃花》《错爱》《妈妈喊你回家打鬼子》《智斗丈母娘》这四部小剧场话剧采购回来,并且迅速地进入排练制作。 ◎田羽:印象中,你们的小剧场是江西第一个黑匣子,那是改制后你们逐梦起航的地方。 ●雷欣:黑匣子只能容纳88名观众,灯光音响操控台都挤在极小的角落,后台穿场通道两个人相遇必须侧身通过。为了能实现一个月一台新戏上演,我们白天排练,晚上演出,每一天都特别累,也特别充实。第一个上演的戏是《妈妈喊你回家打鬼子》,这是一部红色题材的喜剧,跟以前大剧场的话剧样式完全不一样,它接地气,黑匣子的氛围拉近了跟观众之间的距离。可酒香也怕巷子深,怎么把戏推出去,是我们之前从没做过的事,我们从最原始的办法开始——走上街头派发小广告,我去过八一广场、红谷滩车展还有步行街,反正哪里人多去哪里,也被城管吆喝过,都没带怕的,我至今还记得卖出去第一张票的心情。后来省委宣传部也帮助我们大力宣传,第一场演出一炮打响,原计划演出8场,最后因为观众喜爱、市场火爆,一个月演了20多场,此后又反复上演,进大学、进社区,这个戏创下了团里演出场次最多的记录。 ◎田羽:那也是那个时期很多话剧粉丝特别津津乐道的一个戏,我就三刷过。 ●雷欣:今天回忆起来,仍是意犹未尽。后来我们有了更好的小剧场(戏剧场),黑匣子就基本不演出了,但还有很多资深的戏剧观众会怀念黑匣子的看戏时期,偶尔我也会站在黑匣子的观众席里待一会儿,想啥呢?会想这个朴实的空间里曾经上演的悲欢离合,也是我们忘我奋斗的精神家园,它很小却很真。 ◎田羽:此后,省话创作如火如荼,这期间哪个角色或者作品对你影响特别大? ●雷欣:2013年,团里创排大型话剧《生如夏花》,这个戏后来获得了第十届中国戏剧节文华奖,我在剧中扮演军法处处长林寒樱,这是我第一次在团里的原创大戏中挑梁担任女一号,这个角色一般意义上被归为反一号,但我没把她脸谱化处理,国军女军官就应该一看就不是好人?我觉得她得有血有肉、有根基、有内心支撑,才可以跟剧中的方志敏产生真正的对立,只是信仰不同,“无论你信不信,我做的一切都是要救你!”有了她这种心态垫底,她所有行为都可以成立。这样理解的“反面人物”,塑造出来也有了层次,多维立体,更饱满。这个戏对我的成长帮助极大,之前我都是在自己条件范围内创作角色,本色出演,这个人物直接把我拉出了舒适区,排练的日子里,我做梦都在说台词,走在路上也神神叨叨地研究台词,所以总能看见路人奇怪的眼神,为了靠近这个人物,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精神都在肯定和否定之间来回切换,两个月的磨砺,从内心深处脱胎换骨,导演终于说:“对了!” ◎田羽:我记得方志敏的扮演者是宋运成老师,有一场戏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方志敏在林寒樱的办公室里得到妻子被捕、孩子夭亡的消息后内心悲痛至极,但他必须控制自己,所以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更没有嚎啕大哭,只是在回牢房的路上突然看见一朵小花,他慢慢地蹲下,把花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捧在手心,深情地靠在心旁,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因为极度压抑情感而缩起颤抖的后背,再慢慢走向舞台深处,全程没有一句话,我们却完全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极度悲伤。 ●雷欣:是的,只有符合生活逻辑,分寸拿捏地恰到好处,才能自然而然与观众产生共鸣。欣赏这样的表演是享受的,观演结束后带来的久久回味并不是哪一个夸张的、所谓“炸裂”的表演,而是观众的内心也跟着那些灵动鲜活的角色一起体验了一次他们的生命。 ◎田羽:您导演的话剧中哪部让您感受最深? ●雷欣:2020年,我接到团里的一个任务,要求我导演一部扶贫题材的话剧《108个赞》并担任主演,当时全团上下每天都在忙着演出话剧《支部建在连上》,我们的排练工作就得从这里面抽时间抽演员进行。《108个赞》说的是一位扶贫女支书余雪晨的故事,都是小人物,故事性极强。我做案头深入研究才发现,扶贫女干部是真的不容易,但很多事情都鲜为人知,所以我暗下决心,既然有这个机会,我一定做好她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扶贫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巾帼不让须眉。那段时间,我经常沉浸在余雪晨的世界里,从心底心疼她,这是从没有过的感受,之前的角色我会爱上她们,这次却是心疼,甚至面对采访时会被这种情绪影响得说不了话,一说就很激动。或许是契合了剧中人物的情感,这部戏演出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虽然演出的场次不多,但在我心中的份量却是极重的。 ◎田羽:您是省话的老演员了,三十年只干一件事儿。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恐怕很难如此坚持。 ●雷欣:就是热爱!我把热爱的事业当作理想去追求去奋斗。但现在很多人把理想当作了欲望,理想绝不是欲望,欲望如果实现不了,会难受、会痛苦、甚至心态会扭曲,但追求理想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知道理想是伟大的,虽不一定能实现,却是毕生热爱并为之努力的。虽然从艺三十年了,但我仍觉得自己是话剧队伍里的一个小兵。 ◎田羽:您从事了这么多年的创作,有没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呢? ●雷欣:我觉得作为话剧演员,我们是舞台艺术的创作者,好的审美修养是需要毕生去努力追求和学习的。我们都知道,艺术创作是创作者对美学的实践,在话剧表演艺术中,演员塑造人物,把剧本的文字内容变成舞台上有血有肉的人,这个过程是很重要也很艰难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案头、做分析,再在导演的要求下进行无数次的排练和数不清的推翻再创造。虽然审美修养仿佛是很虚幻的一个东西,但它在所有演员的创作过程中是永远存在的,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角色的塑造。 ◎田羽:作为话剧演员,对自己的审美修养一定要有所追求,这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吧? ●雷欣:是的,演员学会感知美、判断美,才能做到表达美。在很多优秀的剧目里,在那些特别优秀的演员表演中,会发现无论悲剧喜剧,无论大人物小人物,那些强大的感染力的表演都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真实存在,都是演员对于生活和角色内心的真实的认知与感悟。其实说了这么多还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真”,老前辈说“大幕拉开看真的”,我们赋予舞台多少真实,观众就能反馈多少真实的喜爱。  
查看详情
江西省杂技团开展“兔年春节杂技秀”,为观众祈福添彩
2023-01-28
       金虎辞岁、玉兔迎春。春节放假期间,江西省杂技团演出不断,以小分队形式,在大型景区、大型乐园合作开展“兔年春节杂技秀”,上演抖空竹、耍飞叉、高车踢碗、男子草帽、女子转碟、滑稽飞镖、梦幻魔术等系列中华传统杂技项目,为广大观众送上新春的祝福,增添节日的快乐。        1月22日—24日(大年初一至初三),赴上饶龟峰景区,为广大游客献上精彩的行进式杂技表演;        1月25日—27日(大年初四至初六),参加2023欢乐象湖新春祈福文化节,在南昌欢乐星际亲子乐园萌宠小剧场,开展为期三天、一天三场的互动式杂技表演,在广大孩子心中播撒传统技艺之美的种子。
查看详情
南昌交响乐团开展2022年度业务考核与社会招聘
2023-01-10
       2023年1月8日-9日,南昌交响乐团开展一年一度专业技术人员内部业务考核以及社会招聘。本次考核评审分别为国家一级指挥朱曼、中央音乐学院演出实践管理中心主任李应泰、中央音乐学院表演艺术中心主任、著名长号演奏家赵瑞林、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陈允和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教授樊巍。        本次考核以2022年音乐季的乐队片段为主,以此考察演奏员业务能力以及平时的排练训练中是否做了充分的练习。针对部分报考席位的演奏员,还增加了协奏曲及视奏部分。        南昌交响乐团每一位演奏员都积极准备考核曲目,通过每年的考核,以考促练,切实提高乐团整体业务水平。对专业精益求精的要求,是对工作的无限尊重,时刻准备以最佳的水平状态展现给观众。        本次社会招聘采取线上方式进行,来自各地的演奏员报名参与了考试,评审专家组认真审核并进行筛选        考核结束的第二天,南昌交响乐团“和·韵”室内乐专家交流活动紧锣密鼓展开。室内乐是交响乐的基础,是细腻的、磨练功力的,也是演奏员们在专业合作上的一块“试金石”。通过本次交流活动以提高团员在乐队中互合作配合的能力,本次活动将以线上室内乐音乐会的形式与大家见面。
查看详情
中国杂技家协会“精品杂技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走进南昌
2023-01-10
         元月8日至9日,中国杂技家协会“精品杂技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在南昌市南昌剧场举办。两天三场的演出剧场内座无虚席,让这座位于老城区的剧场洋溢着久违的热闹和欢乐。观众中大多是小朋友及父母家人,许多小朋友看得十分开心投入,大约有1500余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了演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越等有关领导于8日晚观看了演出。        这次精选演出的大型儿童魔术杂技剧《魔术大冲关》,融合了魔术、杂技、滑稽多种表演形式,讲述了一个神奇魔幻的童话故事,70分钟的时长,构筑了一个关于真善美、关于勇气和成长的“绿色之梦”,是近年来江西省杂技团为小朋友们精心打造的剧目之一。活泼惊险的表演、紧凑明快的剧情,让观众们不时地发出阵阵惊呼和欢笑。有的观众表示,演出十分精彩,娃娃们很喜欢,通过带孩子看演出,弥补了平日因忙碌而缺失的亲情陪伴。          本次活动由中国杂技家协会、江西省文联主办,江西省杂协、江西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此次演出为南昌市民送上了精彩的节日文化大餐。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广大杂技工作者将持续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不断创作和生产优秀的杂技节目奉献给广大基层群众,满足群众节日文化需求。
查看详情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文演集团邀在昌国际友人共赏音乐盛宴
2022-08-22
    全球疫情下,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8月18日晚,江西文演集团与省外办、省对外友协组织邀请在昌的外国留学生、国际友人欢聚一堂,共同欣赏“歌中岁月”音乐会。此活动旨在以经典红歌为引,带领观众在动人旋律中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致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     当晚,“歌中岁月”音乐会如期在江西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这是一场以颂山河为主题的声乐专场音乐会,歌唱家们用深情饱满的演唱诉说了新时代青年的心声。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长江之歌》以大气磅礴的气势、慷慨激昂的旋律,正式拉开音乐会帷幕。期间,《小河淌水》《康定情歌》《怀念战友》《我的祖国妈妈》等经典歌曲连唱,使得观众席掌声绵延不断,现场气氛格外热烈。《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熟悉的旋律响起时,更是引发全场大合唱,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现场中外观众共同徜徉于音乐盛宴中,尽情感受红歌的动人旋律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长达90分钟的音乐会在观众热烈掌声与热情欢呼声中圆满结束。     “今晚的演出,非常好。”来自孟加拉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吴迪称,尤其是全场大合唱的《我爱你,中国》这首歌,令他很是感动,“我也非常喜欢这首歌,深深感受到现场观众对中国发自内心的爱。”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也令来自巴基斯坦的南昌航空大学在读研究生李想感动不已,“大家都会唱,我能感受到所有人对中国的爱。”听完这场音乐会,让李想当即产生了今后要加强中文学习的想法,他说,“能听懂的(歌词)都让我很感动,以后要多学学中文,如果能全部听懂的话,(我相信)会更加感动。”     “非常喜欢(音乐会),我的中文都不够解释我的感受。”来自土耳其就读于南昌航空大学的留学生纳齐夫(Nazif)称,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听音乐会,感觉“非常激动,非常喜欢”,同时他也十分感谢这场现场观摩音乐会的组织方,“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