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木偶剧《红星照我去战斗》首演
  12月30日,江西文演集团重点剧目、大型原创木偶剧《红星照我去战斗》在江西省话剧团经典剧场举行首演。 《红星照我去战斗》由江西省木偶团创排,特邀国家一级导演王子斌执导,国家一级木偶演员谭志远进行木偶技巧操纵和表演指导,生动讲述发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江西赣南地区苦难兄弟“大龙”和“小龙”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江西省文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演出的人偶剧不同,这部木偶剧为纯木偶表现形式,把木偶、舞美和特效有机结合起来,形象展示了传统木偶艺术特色,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体会到木偶这一古老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2020-12-31
查看详情
《支部建在连上》举行第100场演出 已有近3万人观剧
人民网南昌12月18日电 (时雨)12月18日,由著名编剧唐栋执笔、著名导演傅勇凡执导、江西省话剧团创排的大型话剧《支部建在连上》在南昌举行了第100场演出。本场演出,文演集团邀请了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时代楷模、扶贫干部代表、志愿者代表、青年代表等共计300人观看。     观众一致认为,该剧主题鲜明、脉络清晰,用鲜活的细节、巧妙的构思艺术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是一部集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说,江西省话剧团创排的红色话剧《支部建在连上》演出100场,在全国话剧行业树起了一面旗帜,真正奠定了院团发展的正方向;在全国话剧行业树立起一个榜样,真正迈开了院团发展的正步伐;在全国话剧行业树立起一个里程碑,真正呈现了院团发展的正能量。“既然是正方向、正步伐、正能量,就要大步向前走,前进、前进、再前进!”蔺永钧说。     据介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目前共 有175家单位观看了演出,观剧人数近3万人。
2020-12-21
查看详情
红色话剧《支部建在连上》为何成了“爆款”?
新华社南昌12月19日电(记者李子健、袁慧晶)“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幕启,演员熊磊以一段吟诵开场,旋即一曲恢宏大气的配乐奏响,将在场观众的思绪拉回到过去。     18日,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支部建在连上》第100场演出在江西省话剧团经典剧场上演。该剧目由编剧唐栋执笔、导演傅勇凡执导、江西省话剧团创排,讲述的是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转兵到井冈山会师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主旋律创作何以“亲民”?在观众看来,《支部建在连上》在讲述红色历史和塑造典型人物时,通过各种日常细节触及人心。 舞台设计上亦可圈可点。据剧团副团长熊伟介绍,舞台采用了八块垂直冰屏、三层可调角度的升降台,生动再现历史场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说:“舞台是动态的、灵动的、诗意的,比如中间有一幕是演员在上下浮动的平台上行进,同时下方的人仍在争论,我从中看到了一种诗意表达,那就是按照既定方针大踏步前进。” 据悉,目前共有175家单位观看了演出,观剧人数近3万人。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刘飞说:“实现了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导演傅勇凡看来,《支部建在连上》成为“爆款”,是主创团队秉持艺术良知走好创作每一步的结果,是演员即便连演百场亦能保持全身心投入的结果。 “让每一部剧成为一粒美的种子,在不断演出中提升作品质量。”江西文演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小玲说,《支部建在连上》抓住建党百年契机,把一部话剧变成一堂生动的党课,激励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说,《支部建在连上》演出100场,在全国树立起一面旗帜、一个榜样、一个里程碑。
2020-12-21
查看详情
“精品杂技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在昌举行
12月7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杂技演出在南昌市西湖区西湖街道朱紫巷社区上演,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和过路的群众驻足观看,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本次活动由中国杂技家协会、江西省文联、江西文演集团联合主办,由江西省杂技家协会、江西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越,文演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小玲、艺术总监林翰等有关领导出席本次活动。江西卫视、江西日报、大江网、新浪网等有关媒体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演出由杂技、魔术、滑稽等十三个节目组成。杂技表演《高车踢碗》、《男子集体草帽》、《抢椅子》、《快乐的炊事员》、《花坛》、《转碟》等不仅在历届江西省艺术节多次获奖,还多次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到国际舞台交流演出,为宣传江西知名度、美誉度做出过重要贡献。    杂技表演《高车踢碗》   双人滑稽《抢椅子》   杂技表演《男子集体草帽》       活动的宗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也是中国杂技家协会、江西省文联、江西文演集团等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江西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   魔术《爵士》   杂技表演《花  坛》   演出现场       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全场洋溢着欢快喜庆的气氛。演员们精湛的技艺、诙谐幽默的动作、精彩的表演,引得观众们目不暇接,欢乐开怀;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博得大家阵阵掌声。大家不时地大声叫好,看得津津有味。
2020-12-08
查看详情
文艺汇演进基层,文化惠民暖人心
为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基层百姓业余文化生活,11月,由江西省歌舞剧院带领“我的中国梦·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队走进抚州市资溪县、金溪县,鹰潭市贵溪市、余江区,吉安市井冈山市、遂川县等地的乡镇,为基层百姓送上“文化大餐”。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不畏天气寒冷,且非常敬业的表演各类声乐、舞蹈、器乐节目,获得了现场观众的交口称赞,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省歌舞剧院将继续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美好乡村建设,为奋力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2020-12-04
查看详情
江西大型话剧《支部建在连上》开启巡演
8月18日晚,由江西省话剧团创排的大型话剧《支部建在连上》巡演活动,在省话剧团经典剧场正式开启。记者获悉,巡演将在各省直机关单位演出50场,此后将赴江西各设区市,演出100场后成熟、定型,力争成为经典剧目。 《支部建在连上》由著名编剧唐栋执笔、著名导演傅勇凡执导、江西省话剧团创排。该剧讲述了1927年9月至1928年4月期间,秋收起义部队攻打浏阳失败之后,从文家市转兵到井冈山会师那一段艰苦卓绝、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全剧围绕“党指挥枪、建设新型人民军队”这个主题,通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通过“水口建党”把党支部建在连上,通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河,艺术再现了毛泽东同志早期组织建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伟大创造。 据悉,《支部建在连上》是江西省文演集团复工以来紧张创排的大戏之一。这部酝酿已久的重大题材话剧,对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大力强化支部建设,加强党员教育,使广大党员接受思想政治洗礼具有重要意义。(江西日报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
2020-08-19
查看详情
台上一分钟 台下苦练功
舞台上,杂技演员们做出的每一个惊险动作都令人惊叹。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杂技演员平时是怎么训练的?他们的练功房又是怎样的?昨日,晨报记者来到江西省杂技团,零距离感受江西杂技的魅力,了解江西杂技人光鲜背后的不易。   ▲位于南昌市西湖区嫁妆街易家巷5号的江西省杂技团   ▲一位女演员骑着特技自行车绕场一圈后,表演起了“高车踢碗”。左一为江西省杂技团团长刘晓虹。   ▲43岁“高龄”的李杰正在练习顶坛绝活。   ▲杂技演员在练功房里排练新节目。   现状: 省级杂技团练功房仅半个篮球场大 没想到,在南昌老城区一栋砖混结构的住宅楼里,竟“藏”着一个拥有半个世纪历史的省级杂技团——江西省杂技团。初访者如果不问路,仅靠导航很难找到杂技团的大门。 昨日,记者来到南昌市西湖区嫁妆街易家巷5号,门口挂着一块“江西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匾。进入杂技团,记者看到,20多位杂技演员正在练功房里排练新节目。 欢快的音乐中,10余位杂技演员俏皮地耍着草帽。不一会儿,一位女演员骑着特技自行车上场了。她骑着自行车绕场一圈后,又表演了“高车踢碗”。“车速提起来,注意匀速,别紧张!”一旁,江西省杂技团团长刘晓虹大声向杂技演员们提示道。 练功房墙上挂着的条幅上,写着“没有技巧就没有杂技”9个大字,映射出江西省杂技团对表演技巧孜孜不倦的追求。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建团59年、曾获得全国杂技表演最高奖项“金狮奖”的“省字号”演出团体,练功房竟然只有265平方米,差不多半个篮球场那么大。 辉煌: 上世纪90年代江西杂技扬名海内外 谈起江西省杂技团的历史,刘晓虹如数家珍。 1962年1月,由上海星火魔术团整团组建的“江西省魔术杂技团”(后改名为江西省杂技团)正式成立。江西省杂技团将原有“沪味”魔术、杂技融入赣味风格,逐渐形成鲜明的江西特色。在外援名师的传帮带下,江西杂技人迅速成长,不仅在省级、国家级魔术、杂技类竞技项目拔得头筹,还夺得了国际杂技界的“奥斯卡”——意大利拉蒂纳国际杂技比赛金奖。 “江西省杂技团最辉煌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当年我们在外面演出,人家一听是江西省杂技团,都竖起大拇指。”刘晓虹向记者展示了一份获奖记录:1981年勇夺首届全国杂技比赛华东区预选赛二等奖后,该团选送的节目在1988年、1991年、1995年、2000年的全国杂技比赛中多次夺得“金狮奖”“银狮奖”;2010年10月,在第12届意大利拉蒂纳国际杂技比赛中,江西省杂技团选送的《腾龙——抖杠》夺得最高奖(金奖)。 希望: 江西杂技的未来寄托在22个孩子身上 2012年,江西省杂技团转企改制,70多位杂技演员大部分选择了提前退休或调离,最终只剩下38人。如今,这群留下来的杂技演员平均年龄在30岁,年龄最大的43岁,年龄最小的23岁,整体年龄结构偏大。 为了让江西杂技艺术后继有人,省杂技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于2017年秋季开设杂技班,委托江西艺术职业学院代为培养杂技演员。定向委培,学费全免,生活费有补贴,6年学习结束后成绩合格就能成为江西省杂技团的正式演员……本以为给出这么好的待遇,招生不愁,但实际上,前半个月一个苗子也没招到。这主要是因为杂技这个艺术门类有一定的危险性且艺术生命比较短,吃的是青春饭,演员每天都要训练,比较辛苦,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练杂技。 “后来,我们把选苗方向向县区少年宫、文化馆和当地的舞蹈表演兴趣班倾斜,就这样,我们陆续招收了30名小学员。”刘晓虹说,2017年,设在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的杂技班准时开班,学员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7岁。如今3年过去,由于各种原因,小演员队伍人数从原先30人减至22人。“一些优秀的好苗子被外省优越的条件吸引走了,我们条件差,留不住人……”刘晓红无奈地说。 创新: 新剧以魔术为主争取在6月1日首演 江西省杂技团在收获多项荣誉的同时,也存在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刘晓虹说,2019年,江西省杂技团商业演出20场,“三下乡”87场,公益演出4场,共计演出111场;2019年,江西省杂技团前往印度尼西亚、非洲、法国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虽然工作量没降,但尴尬的是,“杂技演员平均年龄为30岁,大部分都是‘超龄服役’,我希望新生力量赶紧顶上来”。 现在,刘晓虹最大的愿望是早日拥有属于江西省杂技团自己的演出场所,为江西人民观看杂技表演提供良好的平台。 记者了解到,多年以来,江西省杂技团一直有创作儿童剧的想法,但团里一直没有尝试过这个表演领域,放眼全国杂技团体,也是大部分以杂技表演为核心。 “我们今年的新剧《魔幻大冲关》以魔术为主,打造魔幻杂技儿童剧。结合本团现有资源和实际情况,本次创作将融入更多元素和表现手段,尝试多种艺术形式来创作这部魔幻儿童剧。此剧加上序共计5幕。”刘晓虹向记者透露,《魔幻大冲关》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童话故事,整场演出70分钟,以杂技为核心元素,在保持杂技中的技巧、蹬技、顶坛等传统技巧的同时,创新性地融入舞蹈、魔术、手影等其他艺术形式,强化了杂技的艺术张力和舞台表现力,多视点、多角度地增强了江西杂技的演出震撼力,尤其在视听性和观赏性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寓教于乐。“这个正在排的新剧融入了15个魔术,我们争取在6月1日首演,届时一定能让观众们耳目一新。”刘晓虹说。 特写 43岁仍在一线演出身上有10多处伤 奖杯是江西杂技团荣誉的见证,荣誉的背后离不开老一辈杂技人的坚守。 杂技演员吃的是典型的“青春饭”。绝大多数演员年过30岁,就逐渐淡出舞台,但江西省杂技团的李杰已年满43岁,是团里年龄最大的杂技演员,却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李杰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自幼比较调皮。李杰父母将好动的儿子送到了江西省杂技团学习杂技。杂技团的老师一测试,发现他的身体时软时硬,节奏有缓有急,动作有惊无险,是个好苗子,如获至宝般将其留下。 35年的杂技生涯中,李杰负伤无数,但他从未后悔过。“我左手骨折过3次,左腿还断了一次,身上有10多处伤……”李杰用手指着身上的伤疤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李杰手部和腿部有多处缝针的痕迹,额头凹陷——那是他长期进行顶坛训练的后果。 为了延长杂技生涯,如今李杰每天仍要进行各种体能训练,他说,希望用杂技艺术的魅力带给观众更多精彩瞬间。 7岁开始学杂技每天练功10多个小时 在杂技圈,23岁算“高龄”,但今年23岁的胡婉君是江西省杂技团年龄最小的杂技演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胡婉君的童年几乎全部是在江西省杂技团度过的,她说自己每天早上6点便起床练功,除了吃饭,她要一直练到晚上9点才能回寝室睡觉。“我7岁学杂技,到现在学了快16年。我负责完成危险系数最大的高空动作,虽然没受过大伤,但腰部的旧伤成了无法痊愈的陈旧性伤痛”。 胡婉君说,她特羡慕别的小孩,无数次想放弃,但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在她眼中,杂技是一种无国界的表演形式,观看演出的观众上到各国大使,下至田间地头的普通百姓。这些年,她多次参加了国内国际的杂技大赛。 胡婉君坦言,虽然一路走来不易,但杂技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  
2020-08-14
查看详情
80后”杂技演员毛丹:高空劈叉秀绝技 硬核诠释“三十而已”
人物简介 毛丹,南昌人,生于1984年,江西省杂技团优秀青年演员,国家三级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杂技家协会理事。8岁进入省杂技团,曾获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银狮奖、第九届全军文艺汇演创作三等奖、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第十届玉茗花戏剧节剧目奖等,多次代表江西到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非洲、印尼、泰国等地演出。 代表作品 杂技表演类 ★杂技《双人技巧》《飞天造型》《排椅》《转碟》《扯铃》《抖杠》 ★杂技剧《百戏梦幻夜》 ★杂技晚会《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服装设计类 ★杂技《双人手技》 ★魔术《约会》《羽我共舞》《草帽》 ★原创儿童魔幻剧《魔幻大冲关》   ▲毛丹在认真练习身体平衡。   ▲毛丹(上)在同伴的配合下做高空二节劈叉。   ▲演出结束后,毛丹(前中)与同事们合影。   ▲毛丹在练习高空抛草帽。   狭窄的楼道、陈旧的扶廊、灰色的墙体……这是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位于繁华喧嚣的南昌市西湖区嫁妆街易家巷的老建筑,也是江西省杂技团 所在地。杂技团内,20多位杂技演员正在一个约半个篮球场大小的练功房里排练节目,单车踢碗、叠人塔、蹬大鼓、舞中幡、抖空竹……看得人眼花缭乱。在健身器材区,记者找到了本期主人公——今年36岁的杂技女演员毛丹,她正双手持哑铃锻炼,汗水早已浸湿她的衣衫。 工作上像男人一样坚强、果敢、勇毅、拼搏,生活中把女人所有的温柔、贤惠、美丽、勤劳投入家庭——这是毛丹眼中一名职业女性兼妻子、母亲该有的样子。对于日益增长的年龄,她用自己的努力诠释“三十而已”。 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练的是舞蹈 白皙娇小的毛丹是江西省杂技团年龄最大的杂技女演员,但她看上去却像一名“90后”的小姑娘。毛丹把自己“冻龄”的秘诀归结于心态好。 年龄是杂技演员的“天敌”,尽管毛丹看起来很年轻,但生理年龄毕竟已有36岁。“我这个岁数在全国杂技圈也算‘高龄’了。”毛丹说,但只要走上舞台,她就会忘掉年龄,忘掉伤痛,因为她热爱杂技,热爱舞台,“我4岁半开始练功,8岁正式登台表演杂技,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练的是舞蹈,后来才知道是杂技。” 毛丹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体弱多病,父母为了让她身体更强壮,把她送到省体校练体操。1992年,江西省杂技团到省体校选苗子,一眼就看中了当时年仅8岁的毛丹。到江西省杂技团后,毛丹练功非常辛苦,每天早上6点起床,练2个小时的功,休息1小时后接着练到12点。中午休息2小时,下午从2点练到5点。休息2小时后,晚上7点一直练到10点。 身上的大小伤疤是一枚枚“勋章” 关于童年,毛丹几乎没有向父母撒娇的记忆,因为从5岁开始,她过的就是集体生活,与父母见面的机会不多。 当然,毛丹对于自己的童年还是很自豪的——她9岁就到全国各地演出,10岁开始领工资,之后频频到国外演出,并赢得了许多荣誉。11岁那年,毛丹和两位师姐凭借三人柔术《飞天造型》,荣获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银狮奖。 由于人小,体重较轻,毛丹一直是舞台上的主角,由下面的“底座”(也就是比较有劲、结实的人)把她托举起来表演高空杂技。“我的主要任务是在下面的同伴身上表演各种倒立,我们必须配合得非常默契,不然我会从上面掉下来”。 高空杂技表演惊险好看,但在训练和演出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危险。毛丹18岁那年,在一次练习头上单手顶的时候,手不小心从同伴头顶上滑下来,落地时右手直接撑在了地上,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肘关节骨折,“当时开刀缝了12针,到现在右手都无法完全伸直”。毛丹伸出右手臂,记者看到,肘关节部位有一条长约10厘米的疤痕。 在毛丹看来,杂技演员身上有大大小小的伤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一个个伤疤,就是自己杂技道路上的一枚枚“勋章”。“干了这一行,就应该把它干好。虽然练功很辛苦,但只要看到观众热情的欢呼,我就觉得值。”毛丹说。   36岁“高龄”还能做高空劈叉动作 时光荏苒,毛丹从事杂技表演工作已近30年,获奖无数。在江西省杂技团现役杂技演员中,她是唯一获得过全国杂技比赛银狮奖的演员。 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一些遗憾。由于忙于练功、表演,毛丹在文化知识上多少有些欠缺。为了充实自己,她每天都抽空学习,“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全面一些”。 毛丹说,虽然有一些遗憾,但她从未后悔学杂技,因为她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一行。 28岁生完孩子后,毛丹发现自己的体能明显下降,身体协调性也差了许多,像三节(指三个演员“叠罗汉”)这样的高空动作已无法完成。孩子一断奶,她就恢复了体能训练,每天坚持练习倒立、劈叉、压腿等基本功,“练杂技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苦练”。 高空杂技表演危险性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受重伤。为了降低失误率,毛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功,日均训练时间长达6个小时。如今,36岁的毛丹还能在高空二节(指两个演员“叠罗汉”)做劈叉动作,这完全得益于她30多年来日复一日坚持练功。 “毛丹是一位非常敬业、自律和对自己要求极高的杂技演员。”这是江西省杂技团团长刘晓虹对毛丹的评价。对于毛丹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刘团长深感欣慰。 从主角转为配角 她另辟表演蹊径 对于杂技演员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伤病不断增多,很多高难度的高空动作是没法再做了。 和很多30岁以上的同行一样,“三十而立”的毛丹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离开杂技团另谋出路,还是转型做舞台上的配角?热爱杂技表演的毛丹选择了后者,并承担了部分幕后工作。 今年3月,江西省杂技团排了一出新剧《魔幻大冲关》,这是一出集杂技、魔术、舞蹈于一体的儿童剧。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剧中魔哈妹穿的一套演出服居然出自毛丹之手。 “总有跳不动的时候,还是要多学一些技能。”毛丹说,“杂技”从字面上解读,就是要多学几门技能的意思。在《魔幻大冲关》里,毛丹饰演俏皮可爱的花精灵,“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每天晚上都会在网上看魔术视频,自学了10多个魔术”。 毛丹的丈夫也是江西省杂技团的一名杂技演员,两人既是生活中的好伴侣,也是工作上的好搭档。“他比我小4岁,我俩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吧……”聊到丈夫,毛丹不禁甜甜地笑了。
2020-08-14
查看详情
挥动魔法棒,我们都是孩子
小时候,目之所及皆有生命,小小的脑袋,总是毫无顾忌地放飞“白日梦”:和小伙伴一起踏上奇幻旅程,冒险冲关,拯救世界。长大了,对“做个好梦”的向往,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消逝,相反,越是年长,越是渴望“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调皮着,也单纯着、美好着,眼里的一切都是清澈的。     7月28日,南昌群星剧场,省杂技团新创的杂技儿童魔幻剧《魔幻大冲关》精彩亮相。这部传递爱护生态环境、保护青山绿水主题的杂技剧,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童年“好梦”:美丽的森林里,小精灵和动物们快乐生活。然而,邪恶的魔巫尼用黑魔法偷走了给予森林生命之源的魔幻水晶球。没了水晶球,草木失色。小伙伴们找到魔哈妹,她机智善良,教大家学会魔法,勇闯魔幻谷。最终,大家打败魔巫尼,夺回水晶球,让森林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 “以前的杂技追求高难度、惊险,是晚会式的节目串联。现在的杂技剧讲究剧情连贯,有杂技元素,也要考虑声光电、舞美、道具等的辅助,技术要为特定的戏服务。一些很高的技术技巧若与剧不贴合,为避免观众跳戏,我们就会舍去。”省杂技团团长刘晓虹介绍,从最初的酝酿、征集剧本,到谋篇布局、搬上舞台,《魔幻大冲关》用了近三年时间。全剧融入了许多新尝试,其中最具突破性的便是“第一次尝试儿童剧,也是第一次把中国传统杂技和国际魔术相结合”。     一根根彩带瞬间变成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没有支撑的小动物竟然飘浮在半空,魔哈妹被层层锁链困住,一把扯过挂帘,笼子里的魔哈妹竟变成了邪恶的女巫……就像孩提时的奇思妙想,新奇的魔术,时时引发观众们疑惑而认真的表情。 《魔幻大冲关》是新潮的,也是传统的,烙刻着江西杂技的标签。全剧70分钟,将转碟、蹬伞、顶缸、抖空竹等本土经典杂技项目融入剧情,技与戏浑然相恰。如森林派对中,传统而端庄的“转碟”有了后现代的狂野与诙谐,动物们集体撸串,签子上叉着苹果、香蕉、胡萝卜等,动物们把串串的底部固定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把碟子投上极细的签子尖,拨动签子,哗啦哗啦,一个接一个,六个碟子翩翩旋转,同时,动物小熊又把桌上的六个碟子一一翻起。如此,桌上、签子上,十二个碟子一起高速旋转,白晃晃一片,十分养眼。顶缸也是江西杂技的一个经典项目。魔巫尼偷走了水晶球,魔幻谷里,她的下属蝙蝠、老鼠、蜘蛛等狂欢斗酒,大小不一的酒坛子就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缸”。得益于杂技演员的精湛技艺,酒坛子仿佛有了生命力,滚、抛、转,变换着姿势跳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充满童真的佳作跳出年龄圈,被“大小通吃”,哈利·波特、哪吒、大白等一大批二次元角色成功晋级为“话题担当”。剧中,当原本的空盒变得装满糖果,动物们把糖果抛向观众席,当魔幻水晶球超级大变身,从单手可托举变成需要几人环抱的大彩球滚向台下,令主创们惊喜的是,这些吸引观众参与互动的设计,成效颇佳,而那些抢糖最积极,参与最热情,拉着“动物们”合影最上心的观众,往往是陪同孩子的家长或独自看戏的青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即使彼此不相同,但与人分享,总离不开一些高频词:纯粹、不妥协、勇往直前……就像该剧中,魔哈妹有一根象征友爱的银色魔法棒,挥动魔法棒,隔空驭物、人体漂移,无所不能。动物们跟着魔哈妹学习魔法,学有所成后也各自获得一根彩色的小魔法棒。挥动魔法棒,谁还不是个孩子?任时光流转,童真一直在,或许被珍藏、或许被偶尔遗忘,但它真真切切一直在,对表达真我的不懈追求,一直伴随我们走过人生每个阶段。 当然,《魔幻大冲关》有它的高光,也有它的“思虑”。“整台演员年龄偏大,平均年龄超过30岁,最大的一位40多岁,最小的也23岁。”演员年纪大,舞台经验丰富,可以较好地诠释节目,但在对身体客观要求很高的杂技行业,年轻力量的缺失,必然导致某些技巧技艺无法发挥,也影响剧团的后续发展。令人兴奋的是,7月27日的彩排夜,省杂技团定向委培的二十多个小演员就坐在台下,他们从2017年进入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杂技班开始正规的杂技学习,待今后他们完成课业,走出校园登上舞台,江西杂技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力量。(江西日报记者万芸芸)
2020-08-05
查看详情
江西省大型原创魔术杂技剧《魔幻大冲关》上演精彩“魔法秀”
7月28日19时30分,江西省优秀舞台艺术创作资助剧目儿童魔幻杂技剧《魔幻大冲关》在南昌市群众艺术馆(群星剧场)进行结项演出。     该剧以“爱护生态环境,保护青山绿水”为主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故事讲述了快乐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精灵的带领下,战胜自身的恐惧和懦弱,突破一道道关卡后,胜利夺回“魔幻水晶球”,让森林恢复生机,重现美丽景象。 该剧将中国传统杂技和国际魔术相互融合,转碟、抖空竹、蹬伞等杂技以及人体漂浮、人体分割术、铁链魔术等魔术轮番上演,加上梦幻多变的大型舞台布景和幽默诙谐的表演,让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据悉,《魔幻大冲关》是我省原创的一部老少皆宜的魔术杂技剧,由江西省文演集团出品,江西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创意编排,是江西省优秀舞台艺术创作资助剧目之一,此次结项汇报演出后,将会进行商业巡演。
2020-07-3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