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艺术,但我为他们感动”
2021-04-14 点击 : 0 来源 : 江西日报

一部作品植入时代之音总是令人关注。

看完《山茶花开》,很多扶贫工作者说,心灵被触动了,可以收拾心情再出发,继续决战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有的观众说,音乐美,表演美,人物形象丰满,凝聚起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力量;更多的观众则说:不懂歌剧,但是随着剧情的节节推进,听着演员一声声歌唱,眼泪就流出来……

观众的反应最能检验一部剧作的成功与否。作为扶贫题材的原创歌剧,《山茶花开》 站在了时代的宏大叙述背景之下,毫无疑问,它是有骨架的,而且这个骨架大得让人要再细细地想一下如何植入更多的血肉,让作品生动起来,丰润起来。

4月5日起的公演让我们感受到一部成功戏剧如何诞生。

灯光打起,音乐响起,舞台亮了起来。背景是山村的晨昏,太阳月亮与星星;人物,则是山村里的叔伯兄弟七大姑八大姨,嘈嘈切切,热热闹闹,吵吵嚷嚷。

这是我们熟悉的山村生活,如果不是这场脱贫攻坚战,这样的场景还会延续。贫穷的、生病的、意难平的、埋头过自己日子的,各种生态与人性冲突……都会在原有的轨道行走,然后在可以想见的轨道结束。

但第一书记唐猛的到来,改变了山村的行走轨迹。

扶贫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富裕,就要从根子上改变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遭到各种不理解不配合,人情人性的前与进、退与让,就像盘根错节的大树,撼动难。

剧情一步步推进,历经曲折,茶岭村的村民最终还是在唐猛的带领下改变了认命安贫的思想,茶岭村依靠发展红花油茶产业,变成了一个产业兴旺红红火火的富裕村,唐猛的初心达成了,但整部剧并没有结束。

作品的使命是要带领观众看到更深层的人性。“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有责任书写时代。”总导演傅勇凡说,《山茶花开》中的第一书记唐猛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位第一书记,而是集众多第一书记在扶贫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所坚守的那一份职责而塑造的形象。也正是如此,唐猛的牺牲让人痛心却并不突兀。

整部剧的高潮如急雨落下敲打人心。从唐猛的突然牺牲开始,观众可以看到,具有赣南民歌特色的唱腔随着演员的表演如入“无人之境”,直白真挚让人内心为之起伏揪起。

哑妹出场,没有一句台词,只有反复压制的“哎呀嘞”“哎呀嘞”。就是这样节制的演唱,有的观众当场就起一身“鸡皮疙瘩”,情绪被调到高处,眼泪不由自主哗哗地流。

检验整部歌剧演唱水准的是唐猛爱人这个角色的出场。“表演深情,唱腔华丽”,演员高水准的花腔演唱,把整部剧推向高潮,整部歌剧的骨架有了,血肉有了,灵魂,也伴生而来。

毫无疑问,一部好的作品首先就得打动观众。作为扶贫题材的民族歌剧,做到这点,首先就得“沉下去”——作品要有诚意,找到好的现实题材沉到当地去;服道化要有诚意,不仅要契合主题,还要契合舞台和地方特色;演员要有诚意,沉到角色里去。

“唐猛的形象定位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英雄,他是一个小人物,工作也不是惊天动地,而是一些与百姓相关的鸡毛蒜皮,通过小事件把一个普通的驻村书记塑造出来。”主演杜欢说。为此,怎么演活这样的一个扶贫干部成了他要随时琢磨的事情。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形体动作,他都打磨了又打磨,研究了又研究。

服装的用心也让剧情和演员们在舞台上更为生动。设计师在服装元素上加了江西特色。扎染是主调,衣服和舞台用大色块来诗意表达,整体朴素写实的渐变色,蓝花布,各种颜色的大朵茶花……最后茶岭村山茶花开了,各种明亮的衣服和色块,让人从视觉上看到明快的表达。

只有对脱贫攻坚这个伟大事业有足够的认识,对作品有发自内心的敬畏和认真,才能够锤炼出经典的角色。

很多观众并不具备专业的鉴赏歌剧的艺术素养,但不影响他们对好作品的认同。看完演出,观众赖春已是眼含热泪,他的家乡在赣南山区,《山茶花开》的很多场景让他感同身受。“很亲切,很真实,我接触到很多扶贫干部,他们就像剧中的唐猛一样,在工作中从来都是敢于担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脱贫奔小康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诗和画卷,参与扶贫的人们特别是扎根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是这部史诗的撰写者、画卷的描绘者。

《山茶花开》表现的正是宏大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党员干部在扶贫事业中的细微和琐碎、努力与前进、奉献与牺牲,这,也正是我省创排这部歌剧的意义所在。

新时代,新追问。

——“到底什么才是真的美?”

看完《山茶花开》,也许您就能找到心中的答案。